20世纪80年代,《京西有个骚鞑子》、《盖棺》、《狗日的粮食》、《慢慢呻吟》等小说的集中发表和出版,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后来,《永无宁日》、《欢喜佛》、《铁血平西》等中长篇小说的出现,更加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和评论界的重视。9月中旬,京西文学论坛在房山举行,京西
文学研究会同时成立。研讨“京西文学”作为第二届北京文学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再次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如果将京西文学比作一座大厦的话,那么这座大厦引人注目的第一层基石来自两个人的作品,那就是陈建功和刘恒。房山区文联副秘书长王德恒认为,陈建功的《京西有个骚鞑子》、《盖棺》、《丹凤眼》当时都是很有影响的作品,那位京西煤矿中的汉子,带有浓郁的京西色彩。但当时评价虽高,却没有注意到这两篇作品的京西特色。真正引起注意、完全是京西味道的作品,当推在20世纪80年代刘恒的《狗日的粮食》,这篇作品以刺痛心脾的艺术魅力,展示了那个特殊时代中典型的京西人物。进入了90年代,凸凹、张昊、刘泽林以突兀峰巅的势头,推出了一批京西风情的散文和小说,凸凹的《金菊》、《老桥、父亲和我》、《飞蝗》、《青玉米焦玉米》,在思考中涉及京西地理条件、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对京西人的性格、思维、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最终酿出了《慢慢呻吟》、《永无宁日》、《正经人家》、《玉碎》等完全可以说是奠定了“京西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流派的篇章。而刘泽林则从京西小城、县城的市井文化中撷取花蕾,张昊则在他的《世象系列小说》中用幽默的小故事针砭时弊中,勾画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京西各色人等。值得一提的是张昊的《铁血平西》,这部长篇是一连串的抗日战争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经过作者艺术化后组成的,文化底蕴很深,利用的京西民俗语言、刻画的京西人物达一百多个,可以说是京西民俗的百科全书。
突出京西地域特色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京西文学作品,从纵的方面来说,有探索明清至民国对京西文学收集研究介绍的赵思敬的《闻喜堂笔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京西生活的凸凹的《永无宁日》、张昊的《铁血平西》;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7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刘恒的《狗日的粮食》、陈建功的《京西有个骚鞑子》、《盖棺》;王凤梧的《毛驴墓志铭》;凸凹、张振乾的《两个人的风景》、《两个人的故事》、凸凹的《慢慢呻吟》、《正经人家》;反映新时期生活的凸凹的《欢喜佛》、《玉碎》、《双簧》和刘泽林的《归去来兮》。总体看来,京西文学反映的是京西这块土地上社会和历史文化变迁,承载了京西的风土民俗,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说是蔚为大观,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都有,而且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产物。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作品的性质和特点。如果说,京西的灵山秀水给予了京西文学的浪漫和空灵,那么,京西地区丰富的苦难又铸就了京西文学的深刻和厚重。门头沟区文联常务副主席马淑琴认为,最应该提及的是当代京西文学很有成就的作家们,他们反映京西生活的作品不无包含着这种“地域的苦难”。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虽然不是京西人,但文革中他在京西的木城涧煤矿当了十年井下采煤工人。十年的煤矿生活给了陈建功刻骨铭心的感受。这种感受在《盖棺》等作品中体现出来。刘恒的许多名作,如《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狼窝》等不仅忠实反映了京西山区地域特色、京西平民百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而且连地名都丝毫未做改动。《诗刊》前主编、已故诗人张志民的许多诗作,有着浓厚的京西特色,特别是史诗般的诗作《王九诉苦》和《死不着》,是精心提炼京西人民的口头语言而创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舞团的著名歌词作家石顺义,四岁随父母来到门头沟,京西门头沟给了他创作的灵气和深厚的积淀,他的一首《父老乡亲》真切地唱出了作家感人肺腑的乡情。
对京西文学的思考
京西文学带有明显地域色彩。京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养育了京西人民,也培育了京西文学。不论是煤矿工人,钢铁工人,发电工人还是石油工人,都和京西地区的自耕农民一样,是京西文学的赖以生存的父母。石景山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于书江提出,文学就是人学,京西文学首先是以描写京西人民为主要题材的文学。京西文学又不仅仅是一个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名词,而是蕴藏着深深的内涵。京西文学所描写的是京西人民的喜怒哀乐,但是,反映的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印记。尤其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京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寇浴血奋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是京西文学创作的重大题材。于书江说:“我们之所以强调京西地域的特点、京西人民的性格特征和京西人民的光荣斗争历史,目的就是要说明京西文学绝不是一般的市井文学。无论是历史题材的,还是现代题材的,都需要作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深入生活,挖掘生活,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为京西人民的优良品质和光荣传统树碑立传。”
整合京西文学资源,开创繁荣京西文学新局面,是京西文学论坛的焦点。与会者认为,三地独特的地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父老乡亲就是作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房山、石景山、门头沟三地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创作力量,经过整合,完全有实力打造京西文学品牌。为此,他们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重视对民间文学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最原始的也是最真实的文学创作,最能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也最具有地域色彩。要打造京西文学品牌,形成京西文学流派,作家们必须首先从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其次,树立三区大作协观念,构建三地大作协组织。整合三地文学创作队伍,三地人才资源共享,既可化整为零,各区自己开展活动,也可化零为整,携手为三地文学创作的繁荣而努力。第三,制定京西文学创作远景规划,定向培养京西文学作家。有目的有计划并有创作任务指标地组织作者采访写作,积极开展文学评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