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名字叫《电影×音乐》(三联书店出版),有趣吧,它不叫“电影+音乐”,因为它不是把电影和音乐简单拼凑的敷衍之作。《电影×音乐》更像是一锅靓汤,虽然只有电影和音乐两大材料,却是作者罗展凤积多年的情感、心力和文字煲成的,两种原材料既原汁原味,又相互渗透,以音乐诠释电影,以电影推演音乐,相辅
李欧梵先生为此书作序,自称“酷嗜古典音乐,也喜欢电影,但却无法将二者配合起来研究”。初拿到此书的时候,还真的被李先生这“研究”二字吓倒了,自问不过是个爱看电影的人,居然要看一部电影音乐的研究著作了吗?幸好作者在自序中“因为喜爱,所以书写”的真诚剖白鼓舞了我,于是我也“因为喜爱,所以阅读”吧。
还是她的自序中:“从喜爱至迷恋,得下一番心力。迷恋往往来自一份执著,迷上了第一个钟爱的配乐家,你知道,你得了解他的一切作品,认识他的所有创作,看他作嫁衣裳的电影,了解他的音乐在电影中的掌握运用,甚至拥有他的所有作品,像爱一个人。”我深深地被这样的真诚和执著所打动。虽然只见其文,却恍若亲见其人,在眼前,慢声细语,娓娓地倾诉着她对电影音乐的这份钟情,平静外表下汹涌的是作者对交流和分享的渴望。于是我也带着同样的渴望来享用这一份佳肴。
经常在看欧洲电影的时候,对其中的电影配乐大有感觉,自问,这是选的哪位音乐家的作品呢?抑或哪位大师为其配乐的呢?倘若是选用已经有的音乐,那么原作的主题又是什么呢?与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有什么关联呢?导演选用这部作品意图何在呢?这时候就不得不慨叹自己对西方音乐了解得太少了。读了这本书,有幸发现她所论及的电影我九成以上都是看过的,同时更是不幸地发现由于对西方音乐缺乏了解,过去对很多电影的欣赏效果真是大打折扣了。而罗女士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熟稔,对现代配乐大师的信手拈来,甚至对中外流行音乐的轻松驾驭,真真令人叹服。只有对一种知识有极其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才能够以浅显的方式向初学者介绍,令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接触就渴望深入了解。罗女士此书足以当此重任了。
希腊导演安哲普洛斯的《永恒的一日》(Eternityanda Day,1998)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开头那个缓慢推进的镜头至今历历在目,随之而来的音乐也宛然就在耳畔,却从来无法对这些深刻的印象说出个所以然来,偏偏罗女士的文章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道出了我心中有所感却说不出的话:“‘时间’在这里有着生命意义的指涉,对于这个在电影中相当重要的命题,卡兰卓(这部电影的配乐者)利用音乐在电影里作了十分精彩的诠释。实际上,也就是基于音乐本身的抽象性,好令它更能捕捉这种如此抽象并带哲理思维的概念。HearingtheTime就是最佳的例子,擅长运用弦乐的卡兰卓除了以小提琴及大提琴的拉奏来强调现世的沉重感外,更以连续的颤音与泛音来表现时间那种虚无、不知从何而来亦不知向何处去的永无休止的特性,聆听出时间那纯粹而抽象的足迹。”
独自坐在角落里享用此书,作者敏锐的视听感受,她对视听语言的深刻读解,更加上她细腻、真挚的表达,一次次令我激动,几度有冲动想起身回家去打开影碟机,把作者提到的电影再一一仔细看、听上一遍(算了,以后没法说看电影了,但是也不能说听电影呀,只好叫感受电影了吧?),也真想赶紧看几部作者未曾提到的电影,检验一下自己欣赏电影的功力是不是已经由此获得了提高。
最后,给即将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一点忠告,读此书之前,请先看目录,把其中提到的电影碟找出来,准备在手边,坐在影碟机前,让你自己可以随时把要听要看的碟插入碟机――好了,开始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