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一般的不懂企业之道的平常百姓这样说,连亲自从事着某项事业的企业家和三星内部的人也如此认为。确实,其他方面不说,至少在经商这一方面李秉
但是在李秉?的自传中却记载着他亲口说过的一句话:“李秉?也有过事业失败的经历。”当然,李秉?在这里说的失败,多限于事业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停滞或部分性的失误,他从事的事业即使是经历暂时的波折,也总能重新繁盛起来,因此,“李秉?经手的事业没有失败的”的说法也是成立的。李秉?在事业开展的过程中也确实面临过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是每一个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的陷阱。在此我将陈列李秉?所说的所谓“险些”失败和“已经”失败的事例及原因,希望能为李秉?事业的继承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粮食加工不仅是碾碾米
李秉?经历过的第一次“失败”是在经营粮食加工厂的时候。李秉?不管入门哪个行业,总是以大规模的阵势开场,首先要引进当地或行业内最大、最先进的设备。这一特点在开始经营粮食加工厂时也不例外,李秉?购买了当时性能最好的、最具竞争力的设备。设备购买之后,李秉?认为不能把花巨资买来的机器闲置在一旁,他认为这个事业要成功,必须以确保最高机器运转率进行粮食加工为核心战略。
然而,市场的米价并不是由一个小小的马山粮食加工厂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整个日本和韩国的总体粮食生产情况,甚至更远地受到当时中国粮食情况的影响,此外还有粮食商的买卖手段在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虽然机器一刻不停地照旧工作,但行情还是受粮食市场整体状况的影响急剧下滑。
于是加工出来的粮食无法按照正常价格卖出去。也就是说,不管米价是贵是贱,虽然机器保持了马不停蹄百分之百的运转率,但是由于当时粮食行情的影响,结果李秉?的粮食加工厂在开业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就遭到了亏本三分之二的失败的命运。
这次的失败错在李秉?认为粮食加工就是碾碾米那么简单,而且受到“机器不能闲置起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做了大量的无用功,造成失败的结果。
类似这样的失败,许多生意人从商时都会碰到,特别是有些人无法忍受机器闲置或停工,这样耐不住性子一味追求工作量,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事实上,日夜不停地开工运转机器的结果只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做事业的人应该切记,要顾全大局,不能因为看不得工厂歇工而勉强地连续工作,有时让机器歇一歇反而可以得益。
尽管尝尽了失败的苦头,但是李秉?的性格是不以失败为终点的,失败后的他想尽办法寻找原因,为了重新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首先李秉?停止了无计划的连续买粮加工的做法,他改变了战术,以粮食价格为长期发展的依据,米价下降时买入,上涨时加工卖出。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李秉?就收回了本钱还有些盈利。就这样,李秉?在单纯的粮食加工业上是跌倒了,但却在与之相比规模更大的粮食加工兼贸易业方面重新站起,取得了成功。
李秉?永不言败,彻底地分析失败原因,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纠正,他的这种对结果一再分析、研究的特点,在他二十多岁创业之初的青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这一特点在他打高尔夫球的时候也体现了出来。假如他打出一杆臭球,对这个结果不满意,他一定会找职业选手一起磋商,然后根据分析后的方式重新打。
不要用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的事业
第二次失败发生在李秉?从事粮食加工兼做贸易时又对耕地价格起了关心之后。30年代世界动荡的余波和日本的掠夺农民政策,造成弃农荒田的农民人数大增,耕地价格因而下降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一直对耕地十分关心的李秉?立即挺出购买耕地。他聚集了所有做粮食加工和粮食贸易、运输时赚得的钱,又凭与银行的长期业务关系筹得资金,大量购买耕地。
然后又以购得的耕地做抵押,购入更多的耕地,转眼间,李秉?就以这样的方式成为拥有200万坪(1坪≈3.33平方米)耕地的大地主。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韩国的金融政策大受影响,政府在一夜之间做出了重大改变。其中一条就是停止以耕地做抵押的个人贷款,已经发放的贷款全部收回,地价一落千丈,银行利息直线上升,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李秉?不得不以贱价出售耕地,甚至连加工厂和运输公司也被迫转让给他人,可以说经受了一场惨痛的失败经历。
总结起来,这是一次用银行的钱来扩张事业规模,结果由于银行政策的剧变而遭受意外的经历。虽然企业家对扩大企业规模的欲望是促使企业成立、成长的主要内因,但是在没有赖以支撑的资本情况下,这些欲望反而成为祸害,这个教训想必我们已经通过亚洲金融危机深深地领受过了。
企业家由于个人的野心企图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扩大事业规模,是导致事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30岁之前的李秉?正是因此而饱尝失败的苦果。尽管有了这次失败的教训,李秉?在往后的事业生涯中处事也更加倍地谨慎,但是在做“韩国肥料”时还是再次犯了相同的错误。
(本文摘自《三星之父――李秉?》, 韩 李昌雨著, 韩 文大一等译,海洋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