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现学术研究三位一体

2005-10-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有一句话,时常挂在美国人嘴边,深深地烙在美国人内心――“凡是有利于美国的,也就有利于世界。”果真如此,其逆反命题也应成立――凡是有害于世界的,也就有害于美国。事实却不然。

作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和美国问题研究的后起之秀,王义桅副教授在其《世界围绕美国转?》一书中,结合他在这两个研究领

域的成就,深入对比分析了美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批判的勇气和创新的热忱探讨了“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这一命题,认为,中国制造的庞大车轮,正在碾碎“世界围绕美国转”的神话;就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而言,不亚于哥白尼宇宙观对托勒密世界观的否定。这是何等的豪迈!作为他的博士阶段导师,作为生活在日新月异时代的中国学者,我为王义桅博士近年的思维结晶和丰富情感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世界围绕美国转?》一书中的多篇文章曾经在海内外的主流媒体中发表,引起广泛的关注,我也认真地读过不少,每每尽兴之余总遗憾不能全览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解渴之举。通阅之余,深深为本书所展示的国际关系研究的三境界所鼓舞:

实践回归,即体现国际问题研究的实践性。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高度抽象的哲学研究这样,国际关系研究作为与时俱进的学问又何尝不是如此?!本书集中体现了国际关系理论者的强烈现实关怀。第一辑集中讨论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以及面临的挑战,对中国外交的一些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切表达了一位国际问题研究者面对“9・11”事件后“世界失衡、美国失范”局面的忧思。

主体性回归,即体现国际问题研究的政治性。王义桅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率先提出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问题,引起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响。本书第二辑,可谓作者实现国际关系研究中国主体性回归的重大尝试,充分体现了作者提倡的研究国际关系的中国问题、中国视角、中国方法等重大学术主张。本辑集中论述的是中国问题,涉及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等诸多方面,作者认为要用“世界的中国与中国的世界”这样一个多元互动的新视角来审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为我国的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本书第一辑提出并探讨“世界围绕美国转”的虚拟命题,目的在于反衬中国。作者因此建言,中国崛起应汲取美国脱离世界的深刻教训,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完美融合。

价值回溯,即体现国际问题研究的哲学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有两大缺失和偏颇,其一是政府研究机构的就事论事,其二是高校研究机构的理论沉迷。两者要么没有达到价值关怀与哲学思考的深度,要么空套西方理论,学习借鉴的结果是迷信和自我欣赏。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佼佼者,作者广泛参与国际学术圈活动,目前还在韩国延世大学教书,也因此超越了迷信西方理论的层面,处处闪烁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创新勇气。本书《被神话的美国》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把美国神话了再去反对被神话的美国,反对的其实是自己。因而国人反美具有唐吉诃德式的悲壮”。何等的发人深醒!“美国的全球霸业图谱”等文对美国霸权合理性、合法性危机分析,成功实现了理论与价值的中国回归。

普通人能够实现其一,就已不容易。此书能初步实现“三位一体”,以期集大成,实属不易。我最欣赏本书第三辑“学人看世界”,其中文章虽不多,但篇篇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展示了在缤纷多变的世界关系中,一个国际关系学者应有的学识与心态。如果全部文章都能如此,便可实现学问在哲学(价值)性回归后的最高境界――文学性回归。读罢全书,正如对作者的处女作――《战魂》印象一样,深深为王博士的流畅文笔和缜密思维所折服,相信定能得到广大关心世界和中国命运的读者积极回应。

当然,瑕不掩瑜。本书因为是文集性质,阅读过程中常常有只鳞片爪的遗憾;只有通读全书,才能系统体会作者思想。此外,由于收录文章写作先后顺序不一,偶尔内容还有过时、重复的地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