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留给我们的财富■新华社记者 赵兰英
一个世纪的生命长
“祖国永远在你身边”
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巴金的财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巴金的财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
爱国主义,是巴金两大财富的重要基础。巴金12岁那年通读了《说岳全传》,深深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震动。上世纪90年代,巴金在众人的劝说下,到杭州休养。从来怕麻烦别人的他,有一天却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谒岳坟。在文征明《满江红》词碑前,年过九十,平时说话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小学生那样吟诵起这首词来,声音越来越清楚、高亢:“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1979年,巴金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巴黎。这是离别巴黎半个世纪后,巴金第一次再踏上这片土地。故地重游,对于任何人都会有很多感慨。然而,每天清晨,巴金静静地坐在窗前,眼前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而是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子湖、成都的双眼井,广州的乡村……他说:“出了国境,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有一双慈爱的眼睛关心地注视着我。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摆脱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
“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
“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一美好愿望。
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他从母亲这里懂得了爱,懂得了宽容。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老周总跟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成年后的巴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精神和力量,使瘦弱的老周在那样困苦的条件下,讲出这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仁义、道德、忠爱。而恰恰是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为人之本。
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小张、小吴,从农村来到巴老身边工作。转眼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翟泰丰来探视,问巴老有什么要求?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张、小吴的工作。
仁爱、忠诚、正义、自律,人道主义相伴巴金一生
“让生命开花”
在巴金的随笔、序跋、通信、言谈中,我们读到许多巴金关于“让生命开花”的论述:
“有人问我,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一点光彩。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上世纪30年代,刘白羽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文学青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巴金告诉他文化生活出版社准备出版一部他的作品集。巴金拿出一个纸包,对他说:“我已经帮你编好了,你只要自己再看看有没有修改的地方。”刘白羽拿来一看,自己在这一年中发表的作品,全被剪贴在这里,整整齐齐。这便是刘白羽的第一本小说集《草原上》。
在他身边工作40余年的徐钤,平实地概括了巴金在他心中的印象:“他总觉得自己欠别人的。所以,他要付出,他要奉献。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总认为别人欠自己的。于是,心态很不平衡,怨这怨那。要说我们和巴老的差距,也就在这点上。但是,就这点差距,很难赶,赶也赶不上。”
“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
1978年,巴金觉得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应该将心里的话说出来,也许对社会更有用。于是,他拿起笔,写下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当《随想录》合订本出版时,巴金在《新记》中写道:“我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不怕痛,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
《随想录》问世后,引起社会很大反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的认识,更为清晰、深沉。作家张光年曾说:“真是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他在很多篇章里,毫无保留地深刻剖析自己的灵魂。实际上,他是在剖析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我们珍视这些文章,因为这是巴金全人格的体现,是巴金晚年最可贵的贡献。”
《随想录》问世后,平装本、精装本;分册本、合订本;精选本、全选本;简体本、繁体本;线装本、手稿本……据记者了解,版本起码有15种之多。
“我也把火传给别人”
1984年,巴金出席在东京召开的第47届国际笔会。会上,这位81岁的老作家深情地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
正是在这种高尚的精神支配下,巴金将一部又一部作品“燃烧”给读者,影响一代又一代读者。钱正英同志在巴金90岁生日时,代表全国政协前来祝寿。在巴金寓所,她说道:“巴老,我是在您文学作品影响下,走向革命的。”
他在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义务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扶持和培养大批青年作家。他在晚年,倡议、呼吁: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他不仅率先捐出自己的存款、藏书、文献,也向朋友 1982年,上海 们鼓动,甚至致信有关领导。他说:“这是表现中国人民美好心灵的丰富矿藏。”“我绝不是为自己,我愿意把我最后的精力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今天,当每一位按着巴金手印推开文学馆大门的读者,都会为拥有这么一座富有的文化宝库而自豪。
生前,巴金说:“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今天,山在呼唤、水在呼唤:巴老,您将永远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伴。;
巴金代表作
中篇小说: 《灭亡》(1929)《死去的太阳》(1931)《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1932)《砂丁》(1933)《萌芽》(又名《雪》)《新生》(1933)《利娜》(1940)《憩园》(1944)《第四病室》(1946)《爱情的三部曲》(1936合订《雾》《雨》《电》)《星》(1941)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三部,1940 1945)《寒夜》(1947)
短篇小说集: 《复仇》(1931)《光明》(1932)《电椅》《抹布》(1933)《将军》(1934)《神・鬼・人》(1935)《沉落》(又名《沦落》,1936)《发的故事》(1936)《雷》(1937)《还魂草》(1942)等
散文集: 《海行》(又名《海行杂记》,1932)《点滴》(1935)《旅途随笔》(1934)《生之忏悔》(1936)《龙・虎・狗》(1941)《废园外》(1942)《怀念》(1947)《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1951)《随想录》(1979)《创作回忆录》(1981)《心里话》(1986)《十年一梦》(1986)等
传记: 《巴金自传》(1934)童话集:《长生塔》(1937)译作
小说/诗集: 尤利・巴基的长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赫尔岑《一个家庭的戏剧》、普式庚诗集《叛逆者之歌》、斯托姆的短篇小说集《迟开的蔷薇》、王尔德的童话/散文诗合集《快乐王子集》、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短篇小说集《门槛》等
剧本: 阿美契斯的《过客之花》、廖・抗夫的《前夜》《夜未央》、A・托尔斯泰的《丹东之死》
传记: 凡宰特的《一个卖鱼者的生涯》柏克曼的《狱中记》、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巴甫洛夫斯基的《回忆屠格涅夫》理论著作:《科学的社会主义》等
巴金生平简历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祖父李镛、父亲李道河,均做过满清官员。行第,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09年5岁进私塾认字。16岁时,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期间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刊物和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国作品。
1921年参加编辑《半月》刊,组织“均社”,参加些革命性的社会活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新诗《被虐者的哭声》、散文《可爱的人》等。翻译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这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春,离开四川赴上海,在上海南洋中学念了半年书,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5年毕业。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1928年12月,归国回到上海,是年翻译的《托尔斯泰论》载于《东方杂志》,首次署名巴金。
1929至1933年辗转上海、南京、北平等地,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出版《家》、《雾》、《雨》等代表作品,译完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等。
1934年底赴日本。1935年8月,由日本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10月初,与鲁迅、郭沫若等21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与茅盾编《呐喊》;后上海陷落,辗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完成《春》、《秋》等大量作品。1944年5月,在贵阳与萧珊(原名陈蕴珍,1917生,浙江宁波人)结婚。
1949年6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文联常务委员和文协(后改为作协)常务理事。9月,在京参加政协会议,当选政协委员。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1972年,巴金夫人萧珊病逝。
1978年底―1986年8月,创作了五卷本散文《随想录》。
1981年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设想。1985年3月主持开馆典礼,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图书、杂志、报纸、手稿、书信、照片、文物捐给了文学馆,共7665件。
1982年获意大利卡森蒂诺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被授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和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苏联最高荣誉勋章──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还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3年4月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同年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授予巴金和以巴金为主席的中国作家协会特别奖。1998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最高奖项――杰出贡献奖。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巴金星”。2003年11月25日百岁生日之际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中国现代文学馆巨石影壁,上刻巴金语“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关于巴金
□ 巴金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30年代艺术画廊中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鲁迅,1936
□巴金兄――无论如何,这个“兄”是不能减去的,……理想,他是个理想者。 ――老舍
□“文人相轻”这句话对于巴金同志这样胸襟宽阔的人是完全不适用的。 ――曹禺
□巴金充满了真诚,心是真诚的,话是真诚的。他不说假话,对祖国、对人民从不说假话。他是一个热水瓶,外面凉,里面热。 ――冰心
□巴金是一个对人对己都很诚实的人,一个敢于透视自己的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总是把他的心血、悲欢尽情地倾泻在纸上。 ――萧乾
□巴金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与世纪一起经历、跋涉过来的同龄人。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怀人类的命运。他在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与建树,都体现了人民的呼号、愿望和心声,成为本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时代和生活进行深刻探索和思考的重要结晶。 ――冯牧
□鲁迅的讽刺和巴金的热情,在文学风格上存在多少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着分明的事非和热烈的爱憎。 ――王元化
□巴金不仅仅是文学家,巴金首先是伟大的道德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他在20世纪的中国,犹如卢梭在18世纪的法国,列夫・托尔斯泰在19世纪的俄国。 ――文洁若(萧乾夫人)
□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 ――王蒙
□由《家》到《随想录》,他一直是社会良心的象征。由于这样的作家的存在,使我们觉得生活和文学中一直有一种良心可以实实在在触摸到。这种良心是忠于生活和忠于文学的,它使我们相信生活,紧拥不弃,也信任文学,牢牢捏紧手中的笔。 ――冯骥才
□请四爸给我题词。……没想到他欣然同意,坐在大书桌前,用毛笔给我写下了这样四句话:
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好人。 ――李致(巴金侄子,四川省文联主席)
巴金自述
□对青年的希望
“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反对那摧残爱的;在众人的幸福里谋个人的快乐,在大众的解放中求个人的自由。”
□关于鲁迅
“鲁迅先生的人格是比他的作品更伟大的。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执着思想的火把,领导着无数的青年向远远的一线光亮前进。”
□怀念萧珊
“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
□关于兄长
大哥是我爱的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我的人。我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都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两个哥哥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要帮助他们,结果没有机会了。我可能不会被人忘记,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
□关于冰心
“想到有您这样一个人存在,我感觉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拉着我向前。”
“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反思“文革”
“往事不会消散,那些回忆聚在一起,将成为一口铜铸的警钟,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
□关于文革博物馆
“最好是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大家看看它的全部过程,想想个人在十年间的所作所为,脱下面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偿还过去的大小欠债。没有私心才不怕受骗上当,敢说真话就不会轻信于谎言。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
□关于“讲真话”
“几十年来我就记住这样的话:‘讲真话,掏出自己的心。’
这就是我的座右铭。请根据这个座右铭来回顾我的创作道路吧。”
□关于文学之路
“当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的时候,我那颗心,那颗快要炸裂的心是无处安放的,我非得拿起笔写点什么不可。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只是把写作当做我的生活的一部分。”
□人生之路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我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爱国者。……我那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还是像年轻时候那样地强烈,今天仍然是如此。我过去所有的作品里都有从这颗心滴出来的血。现在我可以说,这颗心就是打开我的全部作品的钥匙。”
“我一生始终保持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们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感情。”
□自我反思
“我想认真总结,使自己不再重复这种糊涂事,并且也不叫别人再干这种蠢事。但我自己与别人不同,在进行总结的时候,我要自我解剖,自我分析,并不想责怪别人,归咎别人,而且想通过自我解剖,自我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我的箭垛首先是我自己,我揪出来示众的首先是自己。”□晚年自励“我一刻也不停止我的笔,它点燃火烧我自己,到了我成为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关于信仰
“一直到最后我并没有失去我对生活的信仰,对人民的信仰。”
1987年,成都
本版内容除署名外,素材均取自:
《巴金书简――致王仰晨》(1992.12),文汇出版社《巴金传》(1995.1)、《巴金传续卷》(1994.3),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1998.7),北京大学出版社《老巴金》(2003.9)中国摄影出版社《随想录选集》(2003.12),三联书店《我的四爸巴金》(2003.12),三联书店《巴金的两个哥哥》(2005.5),人民文学出版社《俩老头儿――巴金与萧乾》(2005.10),中国工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