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韩流吹荡着十月的法兰克福

2005-10-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一位女读者在韩国展区浏览图书。韩国是今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图片:法兰克福书展

韩国工匠在法兰克福书展现场演示传统的雕版工艺。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他们又一次相聚在法兰克福――尽管很多人在问自己:“为什么我又来了?”

来自世界101个国家和地区的7220位出版商、经销商和代理商,从10月19日至23日,在此地参加了为期五天的这一世界最大年度图书展会。其中很多人是这里年复一年的常客。《书商》杂志的副主编乔尔・里基特在《卫报》给他开设的小专栏中写道,大多数人“打心眼儿里喜欢”法兰克福书展,否则“你还能到哪儿跟你在立陶宛唯一的客户见上一面,或是能与老友邂逅在简陋的旅店酒吧呢?”

说句实话,法兰克福不是用来做生意,而是做生意人的地方。因为大部分的版权合同早已在此之前,便经由传真机或电子邮件谈妥了细节。书展更像是一个会所,大家握握手,叙叙旧,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增进与客户的感情联系。

对欧美以外的国家而言,法兰克福提供了一个窗口,既让我们从中窥见世界出版业的滚滚潮流,也把自己足以光宗耀祖的文化展示给世界,如去年的阿拉伯诸国,今年的韩国,明年的印度。

韩国是本届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为此,韩国政府不惜血本,在场馆内外投入1000万英镑,在10万入场观众和12500名各国记者面前,不仅展示图书,亦有连日不息的民族戏剧和歌舞演出,甚至将一座完整的古典园林搬到了法兰克福。

飞抵展场的还有30多位韩国作家,世界虽不晓其名,但其中很多人的作品已经由政府资助,译成数种外语出版。

韩国正在为本国一位名叫高云的诗人造势,力争让他早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法兰克福书展主席于尔根・博斯(Juergen Boos)去年两次飞抵平壤,力邀朝鲜与韩国共同亮相,但无果。

韩流席卷亚洲之后,正在稳步向西劲吹。5月份的美国书展上,韩国人以一幅巨大的动漫广告,将主展馆的外墙蒙覆。如今在法兰克福,亦有韩国刀匠现场演示本国古老的印刷术,虽然所雕木版都是汉字,但给人的感觉,俨然他们才是印刷术的鼻祖。

中国人也是法兰克福的拥趸,尽管不少人进馆走马观上半日之花,便转身随团赴周边诸国考察名胜人文,但仍有大批勤奋敬业的编辑,奔走于浩大的展馆之间,为年底要上报的来年选题精挑细选。

今年书展的“标王”大战,终由兰登书屋以400万美元签下歌手埃里克・克莱普顿的自传而告终。虽然此书要到2007年才会出版,但兰登书屋已开始在书展上就地兜售各国译本的版权。布克奖新科状元约翰・班维尔将以笔名所写的一系列推理小说,美国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连年热门人选菲利普・罗斯的小说新作《凡夫俗子》(Everyman),均在大肆炒作。相形之下,刚刚得到诺贝尔奖的哈罗德・品特,反倒尤为冷清。这大概是因为品特的剧作,40年来风行欧美,不大会再爆新一轮的版权交易风潮。当然,从未推出过品特剧集的中国出版界不在其列。

还有两个动向值得关注。明年是世界杯年,且由德国担当东道主,因而足球主题在今年的书展上大热。中国无缘德国世界杯,但中国球迷也是世界球迷,既可以做世界杯的观众,也可以当世界杯的读者。

另一点则与读者的阅读趋向有关。很多出版商表示,读者读图日甚于读文,各类画册、绘本和写真集的销量不断增长。这一点虽非新动向,但法新社仍然专门就此发了长文。

来到法兰克福的名作家中,除了来领德国书业和平奖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之外,还有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等人。德国大导演维姆・文德斯也来放映新片,法斯宾德时代伟大的德国女演员汉娜・许古拉则到场签售自传。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躺卧在轮椅上,由妻子推进会场,两口子长途跋涉,是来此推销新版《时间简史》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