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许多小学生成了“口袋迷”。小学校大门旁的小店铺,卖出不少带有VCD的《口袋迷》(Pokemon Fan),并有与之配套的小玩具、挂件和“口袋卡片”,书店里更有漫画《神奇宝贝》(即“Pokemon”的中文译名)。原来,那是由日本任天堂电子游戏发展而来的一整套东西,包括“掌机游戏”和号称“国内
比花钱更可怕的是孩子花在这上面的时间与精力。《口袋迷》第二辑封里宣传道:“该系列读物不仅在大家熟悉的动画方面下足工夫,同时囊括了游戏、周边、卡片游戏、联机对战、模型手办、同人小说等流行要素,将所有的口袋妖怪相关信息一网打尽,每期的推出都成为了口袋迷最幸福的日子,第一辑目前已经绝版,成为广大玩家的珍藏。”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这个宣传并不夸张。令人担忧的是,那“广大口袋迷”似乎以小学生为主,小学旁边的小商店成为“口袋”商品的重要销售场所便反映了这一点。
有人称这些日本货为“文化垃圾”,我则认为它们更像是“文化鸦片”。第一,和鸦片一样,它们是有毒的,对孩子心灵有严重毒害作用。第二,就像吸毒会上瘾一样,它们能让孩子“着迷”,而“着迷”实即心理上的“上瘾”。第三,吸毒会引发其他犯罪,例如偷盗、抢劫、卖淫,迷上“口袋”,也有诱发孩子其他不当行为的可能,例如偷偷拿家长的钱,或者向同伴借钱而迟迟不还。
据《口袋迷》自己介绍,“Pokemon”来自英语“pocketmonster”,原来“神奇宝贝”就是“口袋妖怪”。孩子迷上这些妖怪以后,会把虚幻当作现实。有一张卡片说:“此卡能提高自己神奇宝贝1亿亿亿……(35个亿)倍的速度。”另一张卡片说:“能使水平分值在1000……(35个亿)以下的神奇宝贝都听你的命令。”我相信成年人是不会幼稚到听信这些胡话而掏钱的,但孩子确实不乏买了上百张卡片的,这说明什么?现在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是把人生当儿戏,把伤害别人、甚至残杀别人不当一回事,据调查其中不少人就与玩电子游戏有关,把虚拟世界的东西原样搬到现实生活中来。
当然,认为这些舶来品是文化鸦片,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有些人会觉得我杞人忧天,小题大做,也有人甚至会认为它们是“益智游戏”,不是毒品是补药。我建议有关部门不妨组织力量对《口袋迷》以及类似的游戏、动画片、漫画和所谓“周边”商品做点研究,看它们到底在宣扬什么,对少年儿童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也做些社会调查,看孩子们“迷”上这些东西以后各方面的表现怎样,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