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初,大学社图书订货会西安举行,又是一场众书的盛宴。十几年来大学社异军突起,其学术重镇、教材基地的文化书香后,是众多淹没在响亮图书背后默默无闻的编辑。他们习惯把闪光灯下的位置让给他们的作者或图书,他们多年来日复一日的操作却从不计较大众应该给他
们的荣誉。
如果名编是一种荣誉,他们当之无愧。请记住,众多曾经闪亮你眼睛的图书,和它们背后你未曾记住的名字。
历史钩沉中的触摸与想像■张凤珠
《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凤珠:女,1965年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图书事业部主任,副编审。编有学术图书百多种,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所编图书获国家图书奖、长江读书奖等奖项。
谈论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的演进,“晚清”与“五四”已经成为学界绕不开的话题。对于20世纪中国的思想、学术、文学、文化的历史叙事,是选择从“五四”开始,还是“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抑或认定是“晚清”与“五四”的合力共谋,不仅是叙写现代中国的一个起点、开端的问题,而且背后隐含着叙事策略乃至文化政治选择等大关目。因此,90年代以来,“晚清”继“五四”之后意义的凸显,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王德威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和陈平原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谈论的就分别是思想史、文学史上的“晚清”与“五四”这两个历史时期。
《被压抑的现代性》一书冲击的是以“五四”所确立的诸般尺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开端和规范的历史叙事,通过重理世纪初的文学谱系,发掘被“五四”神话隐而不彰的现代性线索。全书除第一章总论晚清“被压抑的现代性”外,作者用四章的篇幅,分别处理了晚清说部的四个文类:狎邪、侠义公案、丑怪谴责和科幻奇谭。作者将晚清小说视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场域,通过这四个被压抑的文类,指向四种相互交错的话语:欲望、正义、价值、真理。通过重写文学史,试图对中国现代文学众声喧哗的起源做出新的描述。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又跨过“五四”以迄当代的历史沟壑,通过对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海外代表性作品的勘察,并仍以晚清说部的四个文类为依据,回溯这些被压抑的现代性在20世纪末的中文小说里,是怎样重新浮出历史的地表,经过一个世纪的轮回,又重新接合在一处。其命题“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自1997年本书的英文版在史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越洋跨海,成为影响了英语世界和汉语世界的中国现代化叙事理论的重要的三重奏之一。《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则是通过一场运动(“五四”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以及一本诗集(周氏兄弟为胡适删诗)等几个个案的辨析,阐述“五四”的精神魅力及其复杂性。不同于王德威某种程度上的以晚清现代性消解“五四”现代性,陈平原一贯的学术立场是坚持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合力与共谋,才共同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因此陈平原笔下的“五四记忆”往往格外关注“五四”中的晚清;反过来,研究晚清时,又努力开掘晚清中的“五四”。在他看来,“所谓超越‘五四’,首先是深入理解‘五四’那代人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以及学术思路”。
王德威在其《想像中国的方法》一书中说过,“小说之类的虚构模式,往往是我们想像、叙述‘中国’的开端”,“国史的编撰,我们不能不说叙述之必要,想像之必要,小说(虚构)之必要”。我更愿把这两句话理解为了解王氏的叙史方法的门径:通过被压抑的现代性的揭示,在指陈重大历史事实的同时,接合一个世纪的显隐,“以虚击实”地引导读者对历史本有的可能性的万千想像。“作为文学读者,我们却有十足能力,想像历史偶然的脉络中,所可能却并未发展的走向”,这正是王德威的夫子自道。陈平原的史述强调的则是具体可感的“触摸”――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揭示人物及故事背后潜藏着的理论意识;落实在这本《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中,则体现为“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这里有对新历史主义的借镜,也可追寻出钱锺书、金克木、陈寅恪的踪影,最终呈现的无疑是生气淋漓的“五四”记忆。
新启蒙运动■赵明节
《大学人文》(1~4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明节,1964年12月生。现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近五年来,主要策划大学生读物选题,主持运作了“大学人文”系列以及“大学名师讲课实录”系列等。
这是我社去年9月开始陆续推出的一个连续性读物,目前已经出版4辑。从2002年8月开始,我社出版的大学人文系列图书《大学人文读本》(3卷)、《大学人文教程》、《大学精神档案》(4卷)等,都得到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应,尤其是《大学人文读本》,一面世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掀起了中国读书界、教育界的人文热潮,而《大学人文》丛刊则可视为我们在新世纪启蒙之路上不休止的精神接力。
本书是追求高尚情怀与厚重历史内涵的精神读物,文字追求平实、简洁、生动,讲学理性,但不学究气,不故弄玄虚。编辑理念是认同有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普世价值谱系,崇尚科学、自由、民主、宪政、公正、理性、宽容、和平与博爱,以净化大学的精神语境、鼓励大学生“精神成人”为旨归。
本书设立了一些相对稳定的专栏,如 独立评论 以海内外知识界关注的公共话题为对象,文贵创见,英锐而不失沉潜; 知识生活 是关于各种精神现象(有涉社会、历史、教育、学术、艺术、宗教、时尚乃至国际地缘政治)的随笔、书信、日记、综述等,讲究思想性、趣味性、信息量; 沉钟 勘探或重估百年国史中的,那些恐被遗忘于流俗所湮埋的重要事件、人物、场景和制度环节; 观察 重在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日常情境及其真实进程的审视或体恤; 新青年 让大学生(含在读硕士生、博士生)自述其“青春印象”或“成长的烦恼”,以及如何面对、克服乃至超越的心得; 我的大学 以回忆性文字为主,由教授、学者、专家暨过来人,追述与感怀母校经历留给他(她)的沧桑记忆; 读本新选 着眼于为大学生“精神成人”发掘愈益丰富的思想资源,并附“编者旁白”。
本书追求思想与历史对接,在过去的场景与当下语境的映照中凸显“人文精神”的内核,给国人思考精神境域的诸多现象以及论证乃至践行当今社会的“精神重建”提供一种理路与参照。
本书作者多为学术名流,思考角度新颖,笔端常带感情,可读,可感,可思,可叹。自第1辑出版以来,一直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与积极评价,王元化先生对本书尤其重视,认为是当下仅见的思想性读物,不仅每辑必读,还时时关注出版进程,并给予编者与出版者以充分的鼓励。
好书大家分享■陈麦青
《名家专题精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陈麦青: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获硕士学位。著有《祝允明年谱》、《王羲之传本墨迹精品》、《箭与靶――文坛名家笔战录》、《随兴居谈艺》等。现为复旦大学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总监,主要从事相关高端学术著作及重大精品选题的研究开发和编辑策划。
许多人都说“名家专题精讲”是好书,是的。
全部由学界一流名家撰著,分别以各家长期专攻的学术专题为中心,精选其最具研究心得的十篇(组)力作,没有“水分”地汇为一编,这便是自2002年策划启动、至今已成五辑三十种的丛书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构成。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专题,十篇(组)力作”的原则,更使非真正学有专攻、锲而不舍者,难以充数。
在此前提下,丛书中无论是王运熙、裘锡圭、朱维铮、陆谷孙,还是葛兆光、罗志田、王?森、张汝伦,均可谓在学界多享盛名,且堪称名副其实者。
应当承认,所有这些有着不凡功力和高深造诣、有着独到建树和一流水平的权威名家,往往又多为有关学术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并具有广阔全面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独到的灼见心得,而其倾力之作能达到不易企及的品质层次和非同一般的学术含量,也就自然不言而喻。
讲当代文艺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谁不知道钱谷融的地位和陈思和、王德威的分量?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或谈比较文学、莎士比亚,能绕过席泽宗、胡道静、乐黛云、陆谷孙这些名字吗?而谢稚柳先生结合自己创作实践有感而发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傅熹年先生由古代文物入手探研中国古代建筑的视角和方法,李学勤先生从历年出土发现的甲骨、青铜、简牍、帛书等论述中国古代文明,柳鸣九先生对法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个案研究的基础工作等等,又有哪一门不是无可替代、有功来学的绝活?《中国经学史十讲》作者朱维铮先生更是坦言:“我不敢自诩经学史研究在总体上已度越前贤,却以为关于这门学科的定义、角度、考史及通说诸方面,已刊诸文似非无见。”
取信这样的名家作者,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荣幸:我们有机会了一个既不辜负作者同时也对得起读者的心意和愿望;做好这样的精品选题,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追求:我们能藉此尽一份对学术也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这套深入浅出的名家学术精品,真的。
抢救大家■倪花
《人世文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倪花:女,1953年9月生。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17年来共编辑图书200余种。
所编图书获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一等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和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世纪,中华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他们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张岱年等主编,张岱年、季羡林、舒乙、王富仁作序的《人世文丛》就是以这批人为主体、漫谈人生的世纪散文丛书。人世沧桑,人生漫漫,文丛郁郁葱葱。
该套丛书以新颖的编纂方式,荟萃了学者、作家、艺术家回顾往事、思索人生的笔墨乐章,以深邃的思想,重建文化、再铸国魂,以真挚的感情,呼唤华夏人格、民族精神。丛书在内容上,古今中外,政治历史,世态人生。在风格上,各有个性,各有追求,各有千秋,有的文笔幽默,有的叱咤风云,有的挥洒自如,有的含蓄深沉。在形式上,随笔散文,思想漫议,丰富多彩。如:“蔡元培的美育与人生”、陈独秀的“人生真谛”、梁漱溟的“人生在创造”、冯友兰的“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境界”、朱光潜的“人生艺术化”等。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文人写自己,文人写文人,文人写文化。如:老舍悼鲁迅,周汝昌谈胡适,汪曾祺忆沈从文,柯灵写钱锺书,吴组湘谈俞平伯,郭沫若论王国维,吴晗哭闻一多,巴金解剖自己,王蒙看毛泽东等。
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蔡元培、梁启超、鲁迅、马寅初、李大钊、陶行知、梁漱溟、叶圣陶、冯友兰、茅盾、朱光潜、朱自清、宗白华、俞平伯、冰心、巴金、钟敬文、张岱年、季羡林等造诣非凡的前辈学者和作家,他们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抨击黑暗、歌颂光明的经典之作是我们国家一笔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文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民族流芳百世的精神财富。因此,这套丛书也是对现当代文化大家们的熠熠文采和卓异人生体验的全面抢救。
风华正茂时,幻想如云,对人生这本简单而又深奥的教科书似懂非懂,莽莽撞撞。不知不觉已年近不惑,天命之年,经历世事沧桑,才有悟性,编辑出版了这部直面人生的大书。
教科书里的大学问■李智慧
《会计硕士(MPAcc)系列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李智慧:1998年4月参加工作,累计策划或实施选题70余种,获得图书类奖项27项。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合作部主任,为第六届大连市优秀编辑,正在参评第六届辽宁省优秀中青年编辑。
2003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我国第13个专业学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缩写为MPAcc),这是继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MPA 之后我国在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领域的又一大突破。
早在2002年末,我们就密切跟踪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论证过程,着手策划出版“会计硕士(MPAcc)系列教材”。在制定了“选题策划方案”、“编写方案”、“编写格式”、“约稿合同”后,我于2003年初开始约稿。起初丛书名称和具体的书稿名称都有不确定性,是在不断地关注、搜集信息和与专家及作者的探讨中逐渐清晰并确定下来的。同时,为了组建丛书编审委员会,我向目标专家和21家试点单位的会计领域“名人”发出了邀请函,请他们担任丛书的顾问、主任委员或委员,最终形成了现在40人的丛书编委会。高端丛书的封面也不可忽视,现在采用的封面是在二三十个样品中淘汰、修改和完善出炉的。教材也非常需要品牌,经过比较,我从韩愈的《进学解》中选择“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丛书插页的主题语,同时将“勤学切问、审思笃行”八个字作为加强词,进而确定丛书的品牌名为“勤学审思”。
该套教材是为了满足我国会计硕士(MPAcc)教学用书需要而组编出版的,所以其出版宗旨是:坚持面向会计职业的原则,为实务界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提供优质教材。我们努力创造一种教材品牌,力求教材内容科学,形式新颖。栏目设置丰富、体例生动;以图、表、实例等阐述的篇幅应不低于全书的30%,做到案例丰富、语言通俗、信息充分;在案例编写方面,要求务必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既本土化又不失全球观念;力求教材在具有实战性的基础上,理论脉络清晰、概念界定严谨、材料丰富翔实、结论科学有用。该套教材的内容特色定位于:既要区别于现有的会计专业研究性(scientific)硕士层次教材,又要区别于实务性操作指南,务必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即:理论高屋建瓴又不至于太过艰深,实务平实又不失肯綮。
企业高管必读书■费小琳
《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费小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曾任工商管理事业部主任,现任战略发展部与教材研发中心主任。最喜欢的还是选题策划工作。
在这里我并不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在校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企业里历经商战风险的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能够经常“参与到影响企业战略方向制定的高层委员会中”。这本书站在企业所面临的四大竞争性挑战的高度来讲述人力资源管理:新经济的竞争,全球化的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竞争,这些看似抽象的四大竞争带给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是非常具体的。当一家公司75%的价值是那些无形的智力资本,即员工的创造性、生产率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时,提升智力资本价值的关键所在是什么呢?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就意味着企业价值的提升。很多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总管还无缘参与那些高层管理委员会,他们还要接受一个对人力资源管理不甚了了的副总的管理,那么我想这本书的应该是企业高管们的必读书,也是一家医院、一所大学、一个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班子”的必读书。而人力资源总监有必要吃透这本书,不失时机地将它们向上灌输。
工具书魅惑■许海峰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许海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学术与辞书部副总经理兼编辑部主任。担任过多部词典的责任编辑。
辞典是大众学习语文的圭臬,了解世界文化的工具。对于广大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英语辞典世界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本,不免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这里,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英语学习型辞典的典范――《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
之所以称为典范,决不仅仅因为它兼具英英、英汉辞典之长。衡量一部辞典的质量和成就,关键在于收词范围和释义两个方面。
就收词范围而言,辞典必须能够给读者以信心,收录读者需要理解和使用的词汇,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本辞典就做得很好,收词82,000余条,不仅收录学术和技术词汇,还平衡地收录了体育、休闲和社交等词汇,反映了众多领域的最新变化;词汇来源不仅包括书面材料和当代的电子文本,而且还兼顾了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口头语言。
释义的好坏可能是衡量一部辞典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艰深晦涩的释义不知曾让多少英语学习者望而生畏。本辞典在释义方面的最大特色是科学实用。说它科学,是因为它利用庞大的语料库对浩如烟海的英语语料进行整理归类,按照词义出现的频率来排列先后次序,查阅起来非常便捷。说它实用,是因为它释义简单明了,利用2,000个基础词汇深入浅出地解释全部条目,给英语学习者带来极大的自信和方便,粗通英语者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所有条目,同时也方便英语教师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
强调搭配是本辞典的又一大特色。英国翻译家PeterNewmark说过,把本族语译成外语的人“每次出‘毛病’不在语法方面,他的语法可能比一个受过教育的本族人还要‘好些’;也不在词汇方面,也许他的词汇比本族人还要多些。他的‘毛病’出在搭配上,他的搭配无法令人接受,难以成立。”本辞典利用朗文语料库网络,科学精确地整理出了常用的搭配和固定短语,且均以蓝色清晰地予以标示。
本辞典比任何其他英语学习辞典都更为重视英语口语。除了收录书面的规范用语,还利用专门建立的英语口语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口语部分,如实地收录了大量也许是“不规范”的、但却完全是英语国家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口语。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利器在手,学好英语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