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成长过程需要多种元素的滋养才能完成。散文之所以打动人的心灵首先是作家倾入其中的情感成分,情感是作家的一种感悟,一种发现,一种与土地血脉相通的精神,散文如果丢失它们,就会苍白虚浮,构建不起散文生命的质感。这几年的散文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近日在
河北临城召开全国散文期刊第五届联席会,与会作家和来自全国的期刊主编就“对散文的创作现状与发展趋势”各抒己见,以至于会议结束仍意犹未尽。
散文创作应警惕什么
目前散文创作处于一个繁荣时期,时代的发展,为散文创作提供了自由的环境,同时消费时代对散文创作也提出挑战,《都市美文》主编古耜认为,有4个方面值得警惕。1,散文创作模式化,趋同化,这不仅仅是体裁上的“一窝蜂”,比如历史文化散文走红,就一窝蜂都去写这类体裁。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多感觉来自媒体信息,出现媒体时代特有的特征,使思想观念和意识不约而同地走向一个模式,虽然是“我”的口吻,但意识已经不是自己的。个性淡弱,共性强化,散文生产“批量化”都会影响散文的生命力。2,相当一批散文表现出姿态化的特点。过去的散文创作“我思故我在,我心写我口”,真诚地表现自我,而商业化的时代,信息过剩,一些作家为了能够吸引读者,扩大、强化信息量来避免被埋没,出现姿态化问题,姿态与真诚对散文孰轻孰重?如果牺牲真诚追求吸引力,便泯灭了散文基本特征,散文建设就无从谈起。3,散文创作中诙谐、幽默、调侃增加,但这应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果仅仅是插科打诨,离开了思想及生命体验,会造成散文低俗化。4,技术主义问题,很多人认为散文是很容易写的,这就从一个方面导致散文深刻的含量不足,一些青年作家把诗的语言带入散文,在意象营造上煞费苦心,造成散文行文的雕琢。散文创作语言和技巧方面的体验应该适可而止,是否值得提倡还应该慎重考虑。
散文不怕写得差,就怕没人气。散文家谢大光认为,现代散文缺乏活气,文章不能将社会真实地呈现,写与读之间的断代是很可悲的。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人感到外界压力太大,于是都到文学上寻找安慰,文学更多的是些现实中的梦和希望,只有写出虚假才能呈现真实成为生活中的悖谬,于是散文就被打入冷宫。实际上,写作不能只追求正确的或好的,散文必须是注重内心的,这是散文的先决条件。谢大光认为,生活在现在的人追求以往的田园之美是很虚伪的,灵魂无依托是现代作家的通病。从众心理严重导致文学原创性的缺失。全民处于一种游戏状态,散文也在游戏,危机的生存状态没有变成文字,一些人不明白散文的底线到底是什么。
为散文期刊“挑刺”
散文期刊相对综合文学刊物来说,读者群更大,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时代发展,散文更能反映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散文百家》的主编贾兴安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散文创作队伍中来,《读书文摘》等文摘类刊物的选摘内容也大多来自散文刊物。即使期刊不断细化的今天,散文仍然有很大优势,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有的散文期刊对时代的关注少了些,仍然眷恋着传统散文。传统期刊延续到今天,整体来说锐气不够,更需要跟时代合拍的作品出现。网络随笔和散文虽然发达,其作者意识更新潮,思想更开放,表现的是鲜活的、原生态的东西。但传统刊物上,还是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贾兴安认为,目前的散文创作呈现两大缺点:一是散文的现实感不够,反映现实的力度不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对而言小说和诗歌更贴近现实;二是散文的文体创新不够,散文长久以来形成了模式,尽管新时期以来散文发展有很大创新,包括网络散文的发展生机勃勃,但作为主流的期刊杂志和媒体,发表传统的作品比较多,文体创新还不如其它形式活跃。为此,《散文百家》曾开辟了新的栏目,逐渐转移读者的兴奋点和阅读点,希望推出的散文能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良好结合。
刊物要生存就要有特点,这几乎是散文期刊主编达成的共识。个性定位越来越明确,《美文》副主编穆涛认为,在众多期刊想方设法寻求出路的时候,散文期刊对市场研究不够。《中外读点》主编杨晓敏提出,写作是一个生产过程,是自由的,与众不同的,期刊则是讲共性,期刊的使命在意识形态方面也不可取代,WTO以后国外期刊的进入使我国精英文化受到颇大冲击,认为精英文学要进行大众传播,在传播中既有精英的质量又有大众的市场,办杂志更多地要注重大众传播,平民化长。
穆涛说,如果从当下文学期刊的整体格局中去考虑,散文期刊总的讲要好一些,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编刊特点,市场发行也比较好。这其中有散文热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编办者的努力和投入,套用那句广告词来说,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如果讲存在的问题,散文期刊存在的问题就是当下散文写作存在的问题。这几年,散文写作确是越来越丰厚多姿,让人津津乐道甚至拍案叫奇的好作品也越来越多。但总的讲,还存在着视野窄或视线不深入的问题。读一些作品,读不出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读不出当下社会进程的艰辛和不容易。如果把社会生活浓缩为一个星期,写周末生活的多一些,旅游、休闲、亲情、读书、品花赏月,而对周一到周五这一阶段的主体生活关照的不够。散文是要传达个人情感,但疏忽了社会情感和社会精神,作品就会失重,就要飘忽起来。我们经常在讲和五四时期的差距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差距不在写法或写作者的文学修养方面,而在于五四时期的文人整体上传达出了当时焦灼的社会状态和社会气氛。
散文期刊发展需兼容并蓄
今后期刊如何发展,穆涛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落伍。现在许多观念都在变,“编辑”的观念也在改变。比如说,过去种一手好庄稼的就是好农民,现在不行了,在种好庄稼外,还要多种经营,陕西很多地方产苹果,农民种的很多,但前几年很多人家把苹果树都砍了,苹果是丰收了,但卖不出去,农民们自己看着烂苹果心疼。现在“好编辑”的标准也变了,要有眼光,还要有眼界,仅能编出好稿子是不够的。文学是艺术,但文学杂志是艺术品,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就要眼界开阔。否则的话,恐怕就剩下“否则”的结局了。前两年文学期刊界流行一个词,叫“坚守纯文学阵地”,这是典型自娱的话,有人打仗的地方叫阵地,有思想交锋的地方叫思想阵地。如果一个杂志是落伍状态就不叫阵地,最多叫个旧战场。
《随笔》定位为宽泛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杂志,重思想文化的文学期刊,以有中等以上知识教养的公民为读者对象。《随笔》主编秦颖结合自己的刊物提出刊物发展的方向。他说,今后一个时期,他们将拓宽话题,《随笔》办刊过程中,为了与侧重记事抒情的其他散文相区别,侧重以人为中心,以文史为特色,以思想性、文化性随笔为主体。他们将在现有话题的基础上适当拓宽,如增多一点社科类话题,适当增加国外的话题。其次,强调叙事与思考的结合,主张从容不迫的叙事,意味深长的思考,反对讲大道理、发空议论、漫无目的地絮叨或追求一时的技巧、新鲜、痛快。同时强调文章要有文学性,要有趣味、可读。他认为,办刊态度应该是包容的。言之有物、提供知识、启发思想的好文章,都可在这个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贾兴安认为,新时期下散文期刊要发展,关键还是对作者队伍的培育,而不应局限在某个圈子里。判断是否好散文的标准,不应单看是否是纯正的散文、还是要看是否有读者,是否适应读者的需求。散文期刊应该以新的姿态去包容更多的作者,尝试新的栏目或者组织征文,来推动散文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