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国连颁四大奖中国背景小说获美第奇奖

2005-11-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龚古尔奖

勒诺多奖

《伴母三日》

《心怀邪念》

费米娜奖

美第奇奖

《精神病院》

《逃》

索瓦・韦耶尔冈摄影:奥特尼埃尔・帕特里克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青少年移民引发的街头骚乱正在向整个法国蔓延,连日来,电视屏幕和报纸的头版上,尽皆冲天火光。此时,法国文坛四大书奖――龚古尔奖、勒诺多奖、费米娜奖和美第奇奖,在四天内先后颁出。

11月3日,龚古尔奖和勒诺多奖同日揭晓。法国各大报基本都以“维勒贝克落败”云云作为标题,因之前最被看好的米歇尔・维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以未来克隆人为主题的小说《一座岛屿的可能》(La possibilited' une Ile)最终无缘大奖,而由比利时作家和电影人弗朗索瓦・韦耶尔冈(Francois Weyergans)的《伴母三日》(Troisjourschezmamère)折桂。

韦耶尔冈1941年12月生于布鲁塞尔,父亲是比利时人,母亲是法国人。他有“比利时的伍迪・艾伦”之称,写作时仍用老式打字机,不喜电脑,嗜烟。

小说中的叙述者是作家弗朗索瓦・韦耶尔格拉夫(Francois Weyergraf),正被他的出版商和一大串情妇们搞得焦头烂额。他花光了预付的稿酬,却迟迟写不出东西来交稿,遂决定回到法国南方老家探望老母,却在母亲的病床前陷入连串回忆。

韦耶尔冈说,此书描写的是“一个精神状态不好的儿子和身体状况不佳的母亲之间的关系”。

得知自己获奖后,韦耶尔冈立刻给自己91岁的老母亲打电话报喜。他说,母亲话不多,但深为儿子的成功感到高兴。

据报,十人评委会的投票结果一度难决高下,到第二轮,韦耶尔冈才以六票对四票的微弱优势战胜维勒贝克。

勒诺多奖的票选过程更为激烈,尼娜・布拉维(Nina Bouraoui)的《心怀邪念》(Mesmauvaises pensées)与阿兰・马班库(Alain Mabanckou)的《碎玻璃》(Verrecassé)缠斗多时,最后关头方以六票对五票胜出――之所以十人评委会投出了十一票,乃因主席拥有最后决定权,两位候选人相持不下时,主席的一票便按两票算。

布拉维女士今年只有38岁,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母亲是法国人。她在阿尔及利亚、瑞士和阿联酋度过少女时代,后到巴黎上大学,读法律和哲学。《心怀邪念》是她的第四本小说。

布拉维的小说以描写阿拉伯移民在身份和文化上的双重困境见长,联想到近期蔓延全法国的移民骚乱,布拉维的获奖更具现实意义。

1926年,一群等待龚古尔奖颁奖的记者决定创办新奖,是为勒诺多奖的由来。去年获奖的是已去世60多年的法国犹太女作家伊雷娜・涅米罗夫斯基(Irène Nemirovsky),她死于纳粹大屠杀,遗作《法兰西组曲》(Suite Francaise)后被重新发现并于去年出版。

费米娜奖和美第奇奖于11月7日宣布了大奖得主。赢得费米娜奖的是法国作家雷吉斯・若弗雷(Régis Jauffret)关于家庭关系的悲喜剧《精神病院》(Asiledefous)。

今年费米娜奖的外国小说奖则颁给了美国著名女作家乔伊丝・卡罗尔・奥茨的小说新作《瀑布》(The Falls)。

费米娜奖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之一,创办于1904年,比龚古尔奖仅晚一年,其评委会全由女性组成,初创时意在奖励女性文学创作,后来把颁奖条件调整为“最富想像力”的作品,,男女均可参评。

去年的费米娜奖由法国作家让-保尔・迪布瓦(Jean-Paul Dubois)以小说《法国人生》(Une vie francaise)获得。

中国旅法作家戴思杰的法文小说《狄的情结》(Le Complexede Di)赢得了2003年的费米娜奖。

美第奇奖颁给了本月即将年满48岁的比利时作家让-菲利普・图桑(Jean-Philippe Toussaint)的《逃》(Fuir)。这是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讲了一个发生在上海、北京,以及意大利埃尔巴岛之间的神秘故事。此书也进入了今年龚古尔奖的决选名单。

图桑1957年生于布鲁塞尔,父亲是比利时人,母亲是德国人。他曾在东亚,特别是日本生活多年。

关于图桑及其作品的详细信息,可参阅www.jean-philippe-toussaint.de ,网站为德、法两种文字。

土耳其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奥尔罕・帕穆克(Orhan Pamuk)则因小说《雪》(Neige),赢得了今年美第奇奖的外国小说奖。10月初,外界曾一度盛传帕幕克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头号人选。

女作家玛丽・尼米耶(Marie Nimier)的《沉默的女王》(La reine du silence)获得了去年的美第奇奖。

此前,10月27日,82岁的法国女作家亨丽埃特・热利内(Henriette Jelinek)以《尤里・沃罗尼纳的命运》(Le destin de Iouri Voronine)一书,赢得了今年的法兰西学院文学奖。

尼娜・布拉维 雷吉斯・若弗雷

让-菲利普・图桑

龚古尔奖就是不喜欢维勒贝克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一座岛屿的可能》在出版前即被大肆报道,而后又被公推为今年龚古尔奖的头号大热门,致使该书出版不足两月,已销出20万册。与之相比,《伴母三日》反响平平。

龚古尔学院秘书长和本届评委之一迪迪埃・德库安(Didier Decoin)表示,厚韦耶尔冈而薄维勒贝克,表明了评委会意在显示其不为媒体鼓噪所动的独立性。

《巴黎竞赛》今年9月份的一篇报道披露,德库安中意韦耶尔冈。另一名评委弗朗索瓦・努里西耶(Francois Nourissier)则是维勒贝克公开的拥护者,此时却谨言慎行。《世界报》上周援引他的话说:“维勒贝克之所以未能得奖,只是因为他没有赢得多数票。”

但法国著名评论家热罗姆・加尔桑(Jérome Garcin)在《新观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上说,维勒贝克的落败与媒体热捧所引起的反作用无关,而是因为龚古尔奖历来不喜欢此人。

1998年,维勒贝克轰动一时的小说《基本粒子》(les Particules élementaires)虽也进入决选,但同样败给了波勒・康斯坦(Paule Constant)的《以心比心》(Confidence pour confidence)。而2001年的《月台》(Plateforme),则因书中渗透的反伊斯兰色彩,而被包括龚古尔奖在内的几乎所有大奖拒之门外。

法国文学奖品种繁多,大小奖项逾万,几大文学奖之间,难免互相竞争。前年,龚古尔奖和费米娜奖甚至为前者违反惯例,提前两周开奖一事撕破脸皮,大打了一场口水仗。而今年9月份以来,法国文坛便盛传龚古尔奖为打压其他诸奖,免使维勒贝克旁落别家,而对他趋之若鹜。现在看来,在媒体一边倒的炒作声浪中,龚古尔奖自身也未必脱得了干系――先做出维勒贝克势在必得之感,令别家见势死心,早早罢手。龚古尔奖的目的既已达成,便将维勒贝克丢弃,转头自夸独立品格,风高节亮,得了便宜,又卖一大乖,翻覆云雨的手腕何其高明。

每年10月底开始,是法国一年一度的文学奖颁奖季。这些奖虽无太多奖金,但得奖作品往往会立刻变成书市上的畅销书。但热罗姆・加尔桑说,法国文学奖的号召力已大不如前。以名头最响的龚古尔奖为例,10年前,该奖获奖作品的销量可暴增30万到40万册,出版商,有此一书,足以折抵全年钱粮。现如今,龚古尔奖的大奖之作,已不过多卖区区10万本而已。

此前5年龚古尔奖得主

2004年洛朗・戈德(Laurent Gaudé),《斯科尔塔的太阳》(Lesoleildes Scorta)2003年雅克 皮埃尔・阿梅特(Jacques Pierre Amette),《布莱希特的情妇》(La Maitressede Brecht)2002年帕斯卡尔・吉尼亚尔(Pascal Quignard),《幻影游离》(Les Ombreserrantes) 2001年让-克里斯托夫・鲁芬(Jean Christophe Rufin),《红色的巴西》(Rouge Bresil)2000年让-雅克・舒尔(Jean Jacques Schuhl),《英格丽・卡凡》(Ingrid Caven)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