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年死135名教授谁该检讨?

2005-11-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据报道,在近5年内,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有135位教授死亡,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3.3岁。

近日,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北京论坛“公共卫生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分论坛上介绍,在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普通人平均寿命少10岁。这样的惊人速度的死亡消息,恐怕谁

听了都会为之惋惜,为之痛惜,而更多的是值得我们深刻检讨与反思。死亡虽是任何生命无法逃脱的,但却有个期限,有个时间表,该活多少年与其身体有着重要关联,没有理由说学富五车的教授们就该死的比人更早,早死不是教授们的“专利”,教授们的死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死亡,而是被繁重科研任务的“大山”给压死、累死的,属于典型的“过劳死”现象。

而最近几年,“过劳死”一词成了人们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过劳死”指的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等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据媒体报道,在我国,30岁到50岁青壮年“过劳死”现象日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中国人因此离开人世,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也表明,“过劳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过劳死”也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众多活生生的例子都无不告诫着我们健康的重要性,为工作疯狂的“拼命三郎”们随时都将面临着“过劳死”的威胁。而其中最该反思的是谁呢,是教授们本身吗,这与他们自身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畸形的体制恐怕才是问题的根源。因为任何福利、职称都要与科研、论文挂钩,没有这“两大法宝”,便很难在单位继续下去,不是遭遇贫寒就是面临下岗,并且很大情况下只是追求数量不看质量地盲目下指标,如此一来,“过劳死”就显然成为了必然,而不是偶然。

如此可怕、惊人的“死亡数字”,无不提醒着我们,是该好好检讨,深刻反思了,并且这种检讨与反思不容耽误,刻不容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