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办的“乾元国学教室”开班,来自全国的40多名企业老板来北京大学“闻道”,他们1年的学费为24000元,每月开一次课,不少人是专门坐飞机来学哲学的.。《四书》、《道德经》、《庄子》、《周易》精读,《史记》与史学、儒家与诗教等都是“国学教室”课程表的内容。(11月20日北京晨报)
接受采访的学员们各有考量和契入,但让笔者感觉“怦然心动”的却是这样一句回答:“经济管理是‘技’,而这个是‘道’,我以前学过一点哲学,之后心态变得平和多了,做事情不再浮躁,在生意场上也有了自己的节奏。”窃以为,此语可谓点中了命题的核心所在,也颇堪玩味。在裹挟每个时代中人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作为思想个体的人与风生水起的外物之间,实际上有着微妙的依存关系变异,当利益抉择成为人生取向首选时,人必然忽略思想本体的坚守,而执着于谋求适应性的生存和发展,在此,成功和前进的价值观充斥着世俗与功利的元素,换句话说,精神谋生与物质趋利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被最大限度扩张了,而独立思想与生命乐趣的原初性与自由性则被挤迫、压制为人生附庸,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经济动物”、“生存机器”之类异化生命状态的由来。
这个时代过于强调和追逐着生存技术的完善,而忽略了对生存价值、生存信仰的思考与经营。冷静地看,四方云集的学员们并不一定都是国学的“忠实”信徒,严格地说,这只是他们由“经济动物”,寻求更高层次思想突围过程中的一次邂逅与释放,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文化智识、思维方式、思想境界以及或敦厚、或开放、或洒脱、或澄澈明慧的文化和思想养分,都足以让生存技术主义者们感喟并幡悟。人是需要学一点哲学的,这不仅是经济实用主义者的心声偶感,它实则是久困于某种局促功利的人生格局后必然的思想仰望,是理想对现实,智慧对智性,生活对生存,哲学对人性,“道”对“技”的召唤与“拯救”。它让我想起了西方一些大学(包括商学院)的校训箴言:与柏拉图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