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节,IT技术专家,Thought Works咨询师
静谧的夏夜里,默读着佛经或是《文
心雕龙》,可以让人沉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么、想要成为什么人
在2004年底,为了自己“成为技术传播者”的梦想,我从杭州回到北京,回到CSDN网站。经过几乎一年之后,我又再次离开CSDN,进入自己心目中最喜爱的公司Thought Works,重新成为一名程序员。生活,就在这样来回的摇摆之中缓缓前行。
对于我个人而言,2005年的确是充满了变化与挑战。回想刚刚过去的一年,在CSDN的工作不能算成功,却也不是一无所获。1月采访Ivar Jacobson,9月的首届Java China上采访James Gosling,都是美好的记忆。更不用说,5月底我的偶像Martin Fowler来到中国,陪着他从上海到北京的旅程――在上海,Fowler突然染疾,我与Java Eye一干人等临时救场,这可算是把“拥抱变化”的理念贯彻在整个工作中了。
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的时间里,来自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两本小书给了我很多帮助。这两本书的英文标题分别是The Magazine和Editorin Chief,中译本的对应标题则是《期刊经营》和《期刊编辑》,倒是贴切而登对的翻译。尤其是Leonard Mogel的《期刊经营》这本书,清晰而精到地指出了期刊主编的职责,以及编辑部工作的要诀。甚至对于网站的编辑业务,这本书也能提供很好的参考。
阅读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就好像麦克卢汉所说,“媒介的内容是读者自己”。整个上半年,我几乎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与软件技术相关的书,倒是勉强着自己看了不少财务管理之类的东西――虽然不得不承认,这些书一直没有、将来也不会提起我的任何兴趣。不过,不读技术书倒也带来了一个附赠的好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一些神往多年却无暇亲近的闲书。静谧的夏夜里,默读着佛经或是《文心雕龙》,可以让人沉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么、想要成为什么人。
这思考的结论是,我真正想做的是一个程序员。于是,在经过一个不算很短并且不乏痛苦的离职过程之后,我终于还是加入了Thought Works,再次开始奔波于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之中。在8月,我给北京Java用户组(BJUG)作了一个报告,题目是“成为技术传播者”。这个简短的报告总结了我在媒体工作的所有感触,并且给了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技术传播者,就像Martin Fowler那样――这个比喻已经足以蕴含我所有的梦想与野心。
进入ThoughtWorks,仿佛是一头扎进了一个巨大的宝库:知识库、Wiki、邮件列表……那些久仰大名的“大侠”们突然就成了我的同事。在TW的生活充满了压力与挑战,令人兴奋。而且,那些同事们的作品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例如Gregor Hophe的Enterprise Integration Patterns,其中有一句话深得我心:“如果有人跟你说企业应用集成是件很轻松的事,这人要么是聪明得出奇,要么是傻得出奇,要么就是出于商业原因希望让你相信他即将兜售的某种东西。”――典型的Thought Worker口气。MartinFowler为它做的序中称其为“Po EAA的姊妹书”――从填补了Po EAA所没有覆盖的一大类企业应用场景这一角度来说,这一称号是名副其实的,而作者的技术与文笔也对得起这一赞誉。
另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同样来自一位Thought Worker――是James Webber的Developing Enterprise Web Services。讲述Web Service的书已经汗牛充栋,但真正深入解析Web Service在企业应用中的用法与最佳实践,尤其是清晰说明Web Service技术与SOA架构之间的关系,Webber的这本书无疑是最领先的。另一位Thought Worker――Dragos Manolescu――的Integration Patterns一书则很好地阐述了EAI、SOA等理念在微软.NET平台上的实现方式。
一年的时间很快又过去了。在参加工作的几年时间里,2005年给了我一些难得的清闲,也给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经历着生活与工作的变化,读着各种各样的书,又是一年充实而快乐地,流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