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油画性和中国油画

2005-12-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酝酿、发动和筹备,由中国油画学会发起并会同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11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此展集中展示了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今三十年来对推动中国油画发展具有价值的代表性作品249件,其中三分之二的作品来自国内各美术馆、博物

馆、收藏家和艺术机构,三分之一作品由画家自藏。展览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关于油画性

《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油画性”是我杜撰的概念,在这里指油画语言的特性。这些特性源于油画材质和油画传统。材质决定了它的油调性、覆盖性等,决定了它不融于水,不透明,可以厚涂,适宜用硬笔或以刀代笔,适宜画在墙面、布面、木面、金属面上;油画传统塑造了它的色彩与笔触的表现性,以及相应的技术难度。油画是色彩最丰富、最富生殖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在刻画光影、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尤其是强烈与细腻的情感)诸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油画的笔触(包括刀痕)与油色的粘稠度和刀笔的硬度分不开,也与画法、风格和内在表现有关。与中国画的用笔相比,油画用笔偏于刚直,力度更外显。概言之,油画性体现着油画独一无二的特性,也体现着油画的主要特长,任何绘画形式都无法替代。

油画性是在15 19世纪欧洲写实绘画传统中诞生、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与认识油画性,须研究与认识这四个世纪的油画艺术,特别是那些大师的作品。油画已经从欧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形式,随着各民族文化的深入交流,欧洲的传统油画日益为我们所熟悉。中国人熟练掌握油画语言,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油画性,是完全可能的。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绘画,基本否定和抛弃了它们的古近传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否定和抛弃了对油画性的追求。但油画性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它的意义。坚持油画性,坚持追求这种有难度、有悠久传统的艺术语言,正如中国画坚持笔墨、中国诗坚持格律、西方古典音乐坚持旋律与和声一样,既是追求画种自身的存在价值,也是为了用这些语言表现人与世界,维护与发扬人类的伟大创造。

泪水洒满丰收田; (麻布・油彩); 1976年陈丹青

油画性与四大类型的油画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油画大抵可分为四大倾向:写实型油画、表现型油画、抽象型油画、观念型油画。划分类型不是要定框框,而是为了更好的认识油画现状,推进油画批评与创作。

当今的艺术批评,标准混乱、各说各话。要真正的交流,就需要在批评标准上达成某种共识,在承认标准公约性的同时,也要承认它的多元性与相对性。不能只有一个标准,也不能一人一个标准。较为恰当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类型寻找相应的标准。

在油画创作趋向多元的情势下,画家如何确立自己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画家不可能同时涉猎各种类型与风格,而只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某一类进行深入开掘,在特定的范围之内攀登高峰。如果你追求油画性,你就应当努力靠近和超越那些讲究油画性的大师;如果你追求观念性,你就应当努力靠近和超越那些以观念创造著称的大师;如果你追求表现性,你就应当靠近和超越那些表现主义的大师等等。只有在你所选定和追求的范围内,才能找到具有可比性、榜样性和超越目标的艺术家和作品。

不妨从油画性的角度对四种类型作一简要分析:

1,写实型油画

迄今为止,写实型始终在中国油画中占着最重要的地位。这不是偶然的,而是近百年中国油画传统和美术教育的选择。但中国写实油画没有得到高度的发展。早期的油画家,赴日留学生只能学第二手油画,欧美留学生虽能直接学习,但多因为时间短、回国后缺乏相应的油画环境,也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准。解放后,学油画的人多了,普遍水平有所提高,但止于学习苏联,又受到政治、教育体制、文艺思想的限制,在质量上没有很大的突破。新时期以来,画家出国的机会多了,欧美留学生多了,优秀的复制品也多了,提高油画质量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出现了一批很有水准的写实画家。但欧美的艺术现状和中国画家的追求发生了巨变,年轻一代已很少下大功夫临摹研究古典油画,转而去追逐西方现代艺术。而面对迅速火爆的艺术市场,画家们满足于裹足不前的风格化,很少有人再进行艰苦的技巧磨练。总之,由于时代潮流的变化,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钻研油画性的环境、动机和心态。当代中国写实油画虽然很普遍很发达,但总体质量还比较一般,与欧洲油画大师所达到的高度还有很大距离。

2,表现型油画

社会、文化转型的历史环境,个性意识抬头,焦虑情绪激增,产生了表现性艺术的土壤和精神条件,加之对欧洲表现主义艺术传统的借鉴,受重视抒情寄意的中国艺术传统的熏陶,表现型油画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众多有才华的作品,作品多种多样。但在许多画家那里,也出现了忽视技巧、淡化油画性和迅速风格化的倾向,在内容上则有一种将个人表现(个人意识、个人心情等等)孤立化、绝对化、私密化的趋势。如何坚持油画性与个性表现的统一,突出形式语言上的独特创造和精致表现,如何将个人表达与社会、群体、时代和普遍意义关联起来,强化个性表达的社会性价值,是表现型油画面对的紧要课题。

3,抽象型油画

抽象艺术的出现与现代机械文明、现代设计有很大关系,它拒绝题材与主题,拒绝描绘与再现,追求绘画形式与精神的纯粹性,追求形而上的表达。近百年来,抽象艺术风行世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流派与风格。但总体看,抽象绘画在形式上的创造空间不是很大,比写实性与表现性绘画更容易重复和公式化,而对精神纯粹性的追求也常常流于空洞浮泛。抽象油画大多轻视或放弃对油画性的追求,批评界也不以油画性衡量其高下。在我看来,如何将抽象性与油画性统一起来,即如何把油画语言的纯粹性变成油画的目的和审美对象,像中国画的笔墨变成目的和审美对象一样,是东西方抽象绘画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抽象绘画的这一难点和制高点尚未攻破。中国画家如果能从西方古近油画传统寻找资源而不是简单地背叛它,如果能从中国艺术传统求得借鉴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它,有可能在这方面做突破性的贡献。

4,观念型油画

观念性油画视观念表达为第一义,油画技巧、形象美丑、描绘性等等均无关紧要。为了观念,它可以放弃一切古典原则,放弃油画性乃至绘画性。它走的是一条解构、背离和取消油画性的路。因此,观念性油画的种属性质已经不重要,一般论者也把它作为“现代绘画”而不是油画艺术来看待。不能把观念性油画理解为油画艺术发展的新阶段,而应将它视作油画的一种特殊的变异形态。

观念性油画的价值在于它的精神性即观念意义的追求,这种追求大多具有一种社会现实的针对性,因而也常常是反讽的、批判性的。抽象绘画对油画性的解构,对油画传统的抛离,以及它对综合材料的贴近,使它逐渐淡出严格意义的油画范围。画家可以把油画性与观念的追求统一起来,但这种追求很难两全。

油画性与“油画民族化”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在提倡“油画民族化”。“油画民族化”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怎样的油画才算民族化的,谁也说不清。我以为,应当把民族化理解为中国受众与油画相互适应的过程,其中,中国受众的适应过程是主要的。不能以牺牲油画的特长为代价求得民族化。此外,“油画民族化”决不是一个可以预设和制造的东西。对中国画家来说,把欧洲油画学到手、学到家才是第一位的。当我们还不熟悉油画传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油画技巧,就急不可耐地提倡“民族化”,于是就出现了放弃油画性追求,把单线平涂、摹仿水墨、摹仿中国画笔墨视为油画民族化的现象。不是好油画的“油画民族化”,还有什么意义呢?

事实是,油画传播数百年来,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在艺术博物馆与艺术收藏逐跨越国界的当今,欧洲油画传统也正在变成世界性的油画传统。另一个事实是,百余年来,欧美艺术一味强调创新,空前弱化了对油画传统的继承,弱化甚至放弃了对油画性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画家坚持认同与追求油画性,具有特别的意义。中西的艺术的交流、相互影响和一定程度的融和不可避免,但中国画不能盲目向油画靠拢以求得“国际化”,中国油画也不要盲目向中国画贴近以求得“民族化”。

说到底,油画首先必须是油画,不能轻言或轻易抛弃油画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