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山仰止雅人风范

2005-12-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陈岱孙遗稿和文稿拾零》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岱老的名气很大,著作却极少。80年代的时候曾经出版过《陈岱孙文集》为陈岱老的九十华诞祝寿,把他在哈佛的博士论文都翻译了

编进去,看起来也仅有两卷。究其原因,陈岱孙晚年指导过的学生,现在的北大教授平新乔说,“陈岱老就是一个‘讲义派’”。陈岱孙最著名的作品当属《从古典学派到马克思》,试图从思想上打通马克思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而它原本也只是一份在学生手里流传的讲义而已。

与陈寅恪、金岳霖等那一辈学者一样,陈岱孙在学术上特别自律,讲义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边讲边改,即使讲了好多年都还不甚满意,就是不同意拿出来出版。他曾感慨说,他最好的朋友金岳霖读书太用功,以至于在昆明避难的时候没有听到空袭警报,差点把命都给丢了。陈岱孙其实也差不多,他早年倾力灌注的财政学手稿终究也难逃战乱,令人扼腕。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陈岱孙当年去哈佛读书,攻读的方向是财政学。中国国力衰弱,以财政疲软为最显著。所以最早出国读书的马寅初、陈岱孙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财政学为主攻方向。经过数年苦读,陈岱孙最后以名为“麻省地方政府开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以后,陈岱孙主要也是讲授财政学。30年代的时候,他还利用去欧洲访学的机会,带回大量最新财政研究资料。他为讲授财政学而写下大量讲义,本还想精益求精,却没有料到中日战争突然爆发了。他和其他北大清华的教授们只得仓促离开北京。抗战结束以后,他的财政学手稿连同多年来积累的资料自然全都毁于一旦。陈岱孙受此刺激,再不谈财政学,从此埋首于故纸堆里转而讲授“经济思想史”了。

陈岱孙一直承担着很重的行政工作。1927年,他一回国即参与组建清华的经济系,很快又成为经济系主任,时年仅27岁。从此,他不得不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打理学校的事务。很多人回忆说,陈岱孙学术上极端严格,上课没有一句废话;办起事情来也是雷厉风行,不打半点折扣。当时学校里最出名的是两个教授。一个是哲学系的冯友兰,不管什么事情都能从东西方哲学出发讲得头头是道;另一个就是陈岱孙,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也总能不声不响地圆满解决。行胜于言,这在陈岱孙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纵观这本《陈岱孙遗稿和文稿拾零》,有两个特点最令人难忘。首先当然是严谨,这在陈岱老为数不多的论著中得以体现。另一个特点则是爱国,毫无保留的爱国。陈岱孙高中毕业先到上海读书,在黄浦公园门口看到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几十年之后都不能释怀。所以自他归国以后,除了特殊情况,坚持不用外语授课,也不用外语写论文。?陈岱孙终身未婚,杏坛执鞭七十年,全副精力都给了学生。他没有孩子,可周培源、冯友兰等的孩子都亲切地叫他“陈爸”。晚年他也并不孤独,因为他的学生们比亲生孩子更亲。1991年,他在北大学生的毕业典礼上致词,送给毕业生两句话,“学无止境,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用在奉献”。这两句话来概括他的一生,是再恰当不过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