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研究者,相信大家最常碰到的烦心事莫过于隔三差五便会收到大量来路不明的研讨会邀请函或获奖通知书了。这不,我的几篇写于三年前的论文,今年却频频被告知获得了某会、某委、某校组织评选的大奖。10多份全部寄自全国各地的邀请函以及获奖通知如同雪片般飞到了我的办公桌上。
按理说,得奖获邀应该是
粗粗地算一下,我要是正儿八经地参加完一个学术研讨会,大概要花到3000元左右,如果这十几个研讨会我都参加的话,这一年我不仅白干了,还得贴进去好几千块钱老本。摇头叹息之余,我不禁要问,这么贵的学术研讨会一般的学术人员哪里参加得起?由此我断定:这些学术骗子肯定没有市场。然而,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一个在某官方研究部门的朋友,他的回答却使我受到了更为沉重的心灵撞击。朋友白了我一眼,不紧不慢地说:“他们生意好着呢,你想参加者会个人掏钱吗?还不是要转嫁给各自的单位,呵呵,我们单位的人都盼着这样的邀请函呢。”听了此话,我几乎要愤怒了。天啊,这是学术研讨会吗?分明是公费旅游嘛。他们把学术当成什么?简直是“摇钱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