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藏有大量高等级的古碑帖善本,长期以来仅限专业人士范围内知晓。经过多年辛勤工作,馆内研究人员从其18万件碑帖藏品中整理出一批孤本、善本,在“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展”上一举展出。与此同时,《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一函两册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书中收集了76件善本碑帖拓本,几乎
该书具有很高的版本著录价值。早在汉代初期,司马迁就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抄录了《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等秦朝最重要的六件石刻文献。到了宋代,著名的大古文家欧阳修和他的儿子先后完成了《集古录》和《集古录目》二书,开启了历代碑刻的专题研究和收藏著录之先河,此后历代都有金石文物藏家对经眼所藏之宝物进行不懈的考订和著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代要有一代人的工作,本书的编集出版,可称作是今人对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著录工作。许多孤本善本在近百年间历经磨难坎坷,今天的递藏情况究竟如何,都在《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中一露端倪。
该书收录的碑帖大多是名碑名帖,如有“颜鲁公三稿”之一,世与王羲之《兰亭序》并称“行书双璧”的颜真卿《争座位帖》;又如真迹久佚的唐刻宋拓“敕字本”《十七帖》,不仅版本价值极高,且因此帖书法体势雄健,气象超迈,实为王羲之草书中最著名者,被称为历代草书中绝品,一直被书法界奉为“今草极则”。众多碑帖和题额题跋含有大量有用信息,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如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刻未断时拓本《正始石经》,刊《尚书》、《春秋》、《左传》(未完),立于洛阳太学讲堂西侧,后遭损,至唐贞观初年,十不存一,当时仅拓13份,上海图书馆藏有二份,文献价值极高;又如《凤墅帖》虽仅存12卷,但收录了98位宋人书迹,其中多出自南宋前后政治、文化、艺术名人之手,留下许多珍贵史料;又如宋拓孤本《?孤台法帖》收苏轼尺牍11通,其中7通为《苏轼文集》所未载,还收有传世极为少见的石延年、周越书法作品,其摹刻之精几同真迹,堪称刻帖至宝。题跋信息如宋拓孤本《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册后竟有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的一则题跋,可以牵出一段吴氏面对自家藏帖不自信的趣闻。具有历史价值的如《绍兴米帖》虽残存卷九,但收录米芾篆书隶书,不仅为米书仅见,且为印学史研究开辟了新的源头。再从帖学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上图的这些藏品,竟然可以发现众多无可饶过的重要身影,可以说本书的内容对历史文化及碑帖学本身的研究是均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在现代印刷术运用之前,古人大量保存、复制文献和名人真迹的方法,主要通过刻帖墨拓的手段来达到,但因仍属文人私玩之物,总量十分有限,加之历经千年,战火沧桑,曾经对推动书法艺术普及提高作出巨大贡献的古本碑帖,流传至今日渐稀少。到了近百年内,其善本之珍贵价值已几同真迹,因而原件往往深藏“高阁”,绝难一现。现今市场上翻印的碑帖虽多如牛毛,但真正据之善本、印刷上乘的仍然少之又少。《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的出版,将改观这个局面,它不仅起到著录藏品、传诸后人的作用,也将使更多的海内外书法爱好者和书法研究者,一睹历经千年的国宝级碑帖芳容,并对推动碑帖文化的深入研究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