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燃烧吧,火焰杯!

2006-01-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理查德•科利斯 麦子茵 编译 我有话说

同《哈利・波特》一路走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孩子从充满魔幻与搏斗的电影噩梦中醒来,一夜之间成熟。《火焰杯》挣脱了原著的束缚,更黑暗,也更惊悚,然而这一切,都使得清晨的阳光更温暖,也更明媚。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海报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剧照

《哈利・波特》的孩子们(小说的读者和电影的观众)是与哈利・波特共同成长起来的。1999年夏天,当第一阵哈利旋风袭击美国的时候,这些孩子们才不过6岁、8岁。现在,他们都长大了,和故事中小魔法师的年纪相仿。(在最新的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波特的年龄被设定为14岁)。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喜欢抓住一两样东西,他们或许可以从J.K.罗琳的小说和电影中学到什么。电影的前两部――《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哈利・波特和密室》――因为霍格沃茨学校变幻莫测的元自然法则而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电影的恐怖程度和万圣节时爱搞恶作剧的叔叔在门后边喊“鬼啊!”差不多。这两部电影都出自克里斯・哥伦布之手,正如他早年的作品《小鬼当家》和《小精灵》一样,这位导演对“童年”的理解可以从“搞笑并恐怖着”延伸到“恐怖得有点儿搞笑”,前两部《哈利・波特》的效果可想而知。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法语海报

随着波特的故事越讲越黑暗,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们几乎可以感受到那阵从死人的坟墓里吹来的彻骨寒风。他们知道,他们并不是从儿童乐园掉到了青春期的噩梦里,而是从美好的白日梦坠入到青少年骚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意识到最让我们毛骨悚然的其实不是梦中的魑魅,而是醒后的魍魉的时候,我们就成熟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起《火焰杯》中的情节:霍格沃茨学校举办了一个“过三关魔法比赛”,哈利被离奇地选中,作为第四个选手参赛。读者对故事都很熟悉,我就直入主题吧:我认为,这是迄今唯一一部“拍得比写得还好看”的波特电影。

就原著而言,这是罗琳第一部让人产生冗长的感觉的作品,我怀疑是前几部作品的超高销量迷惑了编辑们的眼睛。不管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什么,事实摆在眼前:《火焰杯》写了734页,比第一、二部加起来还要长。别说让孩子们把这本书读完,让他们把这本书举起来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倒是可以作为锻炼肌肉力量的伸举运动介绍给五年级的小朋友们)。罗琳在故事的开头用了整整100页才做了两件事情:瞥了伏地魔和他的仆人一眼,瞥了魁地奇比赛一眼。

故事以这种慵懒的步调向前推进,甚至能把最铁杆的“波特迷”们逼疯。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其中两例。我曾经在睡前给我的朋友朗读《哈利・波特》,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念完了前三部。六年前,我们开始读《火焰杯》,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因为我们实在无法抵抗阅读时自然而然袭来的沉沉睡意。

《火焰杯》电影以一种箭在弦上的气势登场。罗琳目光呆滞的两瞥在这里被戏剧化地浓缩至15―20分钟以内。整部电影紧凑而不紊乱,各种元素都各归其位,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情节发展以及那些越来越生气勃勃的主人公们。

哥伦布导演了前两部电影,阿方索・卡隆创造了第三部《阿兹卡班的囚徒》的奇迹,这一次,制片人约翰・海曼和编剧史蒂夫・科洛夫斯把接力棒交给了迈克・纽维,一个导演过《和陌生人跳舞》一类的情节剧的英国人。他还有一些情感类的作品,比如《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以及在“电影史上最差的电影”排行榜上名列第九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接手如此庞大的波特电影事业,一个新导演又能有些什么作为呢?剧组里的工作人员早已知道怎么布景、摆道具,这位新来的导演控制着电影的节奏,照料着演员们的衣食住行,他为大家做出了一个榜样:努力建立一个出色的表演团队。

丹尼尔成为众望所归的英雄少年,虽然大家都担心,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当他胸有成竹地迎接为哈利设置的种种挑战的时候,会不会已经“胸有成毛”。我则越来越喜欢饰演赫敏的爱玛・沃森。只有鲁伯特・格林特饰演的罗恩・韦斯莱,这个替霍格沃茨学校的工人阶级代言的好动易怒的小男孩让我感到有点儿不耐烦。电影中一段关于罗恩和哈利疏远了的情节有画蛇添足之嫌。既然大家都知道他们俩会言归于好,为什么还花功夫给他俩制造矛盾呢?

迈克尔・甘伯恩从第二部分开始出演霍格沃茨的校长邓布利多,他的表演透着一种厚重的、贵族般的人情味。加里・奥德曼饰演的天狼星在第三部中已经出现过,在《火焰杯》中以一个浮雕般的面容在壁炉里升起。布兰德・格里森饰演的独眼穆迪是霍格沃茨新来的黑魔法防御术教师,他为影片增色不少。那种从罗伯特・牛顿饰演的盗宝者以来久违了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气质又在他身上复活了。独眼穆迪的左眼是假的,他总是用一种不信任的、狂躁的眼神审视着眼前的一切,这让他看起来既和蔼可亲,又有点儿精神错乱。

格里森在电影里演的其实是罗夫・芬恩,直到最后芬恩作为伏地魔的仆人身份被揭露,格里森才又重新演回他本应该演的角色。当撒旦出场的时候,占据整部电影大部分时间的魔法比赛都显得黯淡无光。小国王最后问道:“从今以后一切都要改变了,是吗?”其实改变一直都在进行着,对于波特系列电影来说,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第一部哈利・波特电影时长2小时33分钟,几乎是一部迪斯尼卡通片的两倍。如果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什么历史功绩的话,那就是证明了儿童注意力时长的可塑性。它证明了孩子们既能乖乖地坐下来看几个小时的电影,也能在电影屏幕前手舞足蹈。如此说来,《火焰杯》不只是一位称职的保姆,还是一位电影魔法师,它将证明不但小孩子可以为电影而疯狂,大人也可以。

补充资料:

电影《哈利・波特》主要是在一个离伦敦20英里的废弃飞机工厂里拍摄的,现在这个工厂里还保留着许多哈利・波特的印记。当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走进这里的时候,他才11岁,他的伙伴们的扮演者,爱玛和鲁伯特,分别是10岁和12岁。随着《哈利・波特》第四部《火焰杯》的公映,他们已经在这个摄影棚里面度过了他们三分之一的生命,他们在这里完成了从孩童到青少年的转变。

16岁的丹尼尔似乎意识到了他的童年是多么不可思议,但由于没有比较的对象,他并不为此感到苦恼。自从他第一次拿起他的魔法棒以来,他的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他长高了,胖乎乎的圆脸消失了,他的声音开始变得低沉,他的青春期到了。《火焰杯》的导演迈克・纽维说:“我们的演员们好像每一天都在变化。我正在处理我们第一个星期拍的片子,那时丹尼尔看起来像在《魔法石》一样,还是个小男孩。然而11个月以后,他突然变得面目全非了。以前拍的那个场景占了整部影片的三分之二,于是这部影片以一个15岁的少年的形象开始,然后这个少年突然变小了,又变大了,再变小了……”青春期是这部电影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好像是生活在模仿艺术。《火焰杯》是第一部公开地涉及异性之间的张力的波特电影,特别是罗恩和赫敏的关系。这也是第一部有主角牺牲了的波特电影。

真实生活中,小演员之间的关系并非像电影中那样亲密无间。丹尼尔和鲁伯特并不是那么要好,丹尼尔承认这很奇怪:“可能是他比我早毕业的缘故吧。但是我和爱玛很好,非常非常好。”他们会不会……啊……你知道……“不会的,我第一次看见爱玛的时候曾经很喜欢她,但是现在我觉得她更像一个妹妹。听起来有点儿奇怪吧。”

对于大人们来说,拍摄的过程也并非风平浪静。《火焰杯》拍了11个月,几乎破了好莱坞的纪录。部分原因是法律规定孩子们只能每天工作4个小时,他们在摄像机前的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孩子们长大以后,他们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拍电影,特别是谈恋爱的部分。“导演把当时的情景弄得很尴尬,”15岁的爱玛说,“我们都根据自己的经历来演,努力把它演得好像真的一样。”饰演罗恩妹妹金妮的邦妮说:“我觉得大家都被在荧屏上看到的自己吓坏了!”毕竟,青春期的少年们连自己都很难认识清楚,何况还要让他们扮演别人的角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