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究全球主义

2006-01-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曾在《现代性的后果》中指出“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的社会联系的强化,这种联系的强化连接了距离甚远的地方,以致于此地发生的事是由千里之外彼地的事件所引起的,反之亦然”。社会联系的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诸如生态环境、贫富分化等许多问题,全球与地方冲突不

断。大卫・A・施沃伦博士新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自觉全球主义》一书,不仅带着我们去寻找冲突的原因,而且给出了改变行为的建设性意见。

正如作者所言,《自觉全球主义》不是真正关于全球化的著作,而是通过全球化这一事件来探究当今充满张力的冲突。在书中,作者关注的对象扩展到全球化中所有行为主体,追究各主体对全球冲突所应该负有的责任,并确定可行的价值观。作者在序言中说,《自觉全球主义》旨在揭示和分析当今全球冲突的缘由,使大家意识到我们对造成的问题该负何责任,并指明路标以指引我们一步步地改变行为。

在此书第三部《缺陷与后果》中,作者引用了约翰・D・亚当斯的一段话:“如果我们一如既往地信仰,我们就会一如既往地行动。如果我们一如既往地行动,我们就会一如既往地收获。”(大卫・A・施沃伦:《自觉全球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段话可以看作是作者的基本信念。在他看来,价值观支配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往往是受错误价值观的支配,对此我们可能并不知晓,但结果却得不偿失,不仅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且最终也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全球中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源于人们错误的价值观。

为此,必须清理我们已有的行为观念。自亚当・斯密以来所确立的基本观念――当人们把自我利益置于首位,社会利益就会自动地实现最大化――已经深入人心,然而这一价值观是有问题的。《自觉全球主义》通过描述全球化中几种主要行为主体的活动及其结果,指出支配这些行为主体的价值观问题之所在。这些价值观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在施沃伦看来,自我利益是一个分层次的结构系统,底层是生理与生存需求,完全从自我出发;中层是社会与尊严需求,寻求外界的认可;上层是精神需求,从普遍利益出发。作者把这三个层次的自我观念分别概括为我、他们与我们。全球化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冲突之根源即在于行为主体没有从我们出发而是从我或他们出发。根本的原因在于世界观的差异。

克服问题的根本是确立以我们为取向的价值观。“包含在我们中的品质包括爱的意愿、追求真理和毕生奉献。这是建立在个人伦理标准基础之上的品质,表明我们依据我们的道德良心行事,并使我们洞察善良与正直,而且不否定别人的言行。与我们密切结合的我们人格中的我和他们仅仅是我们无限大的我们组成要素中的很小的一个部分,我们组成要素自始至终都意识到与全局的关系”。

对于施沃伦所确立的价值观,我们可能会认为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把全球冲突的解决诉诸于价值观的变更可能吗?今天我们不是更强调制度建设、强调外在约束吗?然而如果我们细细思考并深入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的。因为制度可以对人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但制度不可能时时刻刻支配人的行为。只有来源于心灵深处的认同,遵循制度才能变成自觉。

作者对于新价值观的确立充满信心。在当今时代已经有许多企业、个人、社团、国际组织致力于提高意识,使人们意识到新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以此来支配自身的行动。他举出一些运动说明确立新价值观支配我们行为的现实可能性及其意义。在这些活动中所涉及的组织与个人把以我们为主导的心灵价值观成功地整合进各自的活动中,而且获得了比我们想象的多的回报。因此作者坚信如果我们能改变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就会改变我们的行为,也就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在写作方式上,作者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事实或案例出发,通过整合大量事件引发对问题的论述,因此使其著作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而且使其确立和张扬的价值观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读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深入浅出,以至于引人入胜。通读全书,我们还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类理性的信念和信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