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物无限增加、知识迅速膨胀的今天,一本书要想赢得读者似乎越来越难。这不能怪读者挑剔,因为每个人的阅读能力实在都太有限了。凌晨光的《人文博物馆・艺术卷》被我认真圈点一遍,还被我郑重地推荐给上小学二年
从历史上看,艺术一直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领域,许多美学著作都是围绕着艺术而展开的。尽管审美活动的领域要远远大于艺术审美活动,但是,艺术教育仍然是审美教育最为重要的途径。所以,任何美学理论都无法回避对于艺术的研究。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随着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著作的不断繁殖,“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不但没有变得更加清楚,反而变得越来越令人困惑了。一般的学术论著往往采取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将大量的学术精力花在“艺术定义”这个注定无法令人满意的问题上。凌著没有像以前的教科书那样从概念到概念进行所谓的“逻辑演绎”,而是首先围绕“什么是艺术”这个学术主题,采取了讲述“艺术故事”的方式,用生动形象、简洁流畅的语言,将一个个艺术故事演绎得引人入胜,从而让读者自己体会出究竟什么是艺术。抽象的理论被具体的经典艺术品激发和映射出鲜活的一面。
众所周知,“文艺”既指狭义的文学艺术,又指广义的文学和艺术。与此相应,出身于中文系的学者一般只熟悉狭义的文学艺术,所进行的“文艺美学”研究其实只不过是“文学美学”。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美学应该是“文学和艺术的美学”。凌晨光曾经习画,又以最早的音乐发烧友身份痴迷于音乐多年,是富有全面艺术修养的学者。他曾经出版过侧重于一般文艺美学的专著诸如《文学批评学》、《现代视野中的文艺美学基本问题研究》等等;在此基础上出版的《人文博物馆・艺术卷》,可以视为作者从文学美学向艺术美学的合理延伸,是作者文学、绘画与音乐修养的全面展示。全书在第一部分讲述艺术审美原理诸如艺术情感、艺术形式、艺术寓意与艺术理想、艺术美的各种形态、艺术的整体性等问题之后,第二部分重点讲述音乐,第三部分则重点讲述绘画。最引人入胜的是该著打通不同艺术门类的学术尝试。比如,音乐是时间艺术,建筑则是空间艺术,表面距离相当遥远。凌著则指出,二者同样是对于大小长短比例关系的运用和处理;讲到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时,作者讲到音乐、绘画和文学三者合而为一,其理论根据在于“通感”;在讲述音乐的根本要素“旋律”与“和声”时,作者将二者分别比作绘画中的“线条”与“色块”,并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和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进行比较,使读者通过一幅莫奈的印象派绘画《蒙哥任的池塘》,仿佛看到而不是听到了一曲印象主义音乐。用绘画比拟音乐的例子还有:讲到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时,作者提供了鲁本斯的绘画《基督、约翰和天使》,让读者从色彩浓烈、动感灵妙、装饰华丽的绘画中,直观到该种音乐同样的风格;古典音乐的最佳典范则是教堂建筑,通过一幅严谨庄重、形式精工的教堂插图,读者一下子就理解了古典音乐严谨庄重、形式精工的特点。在讲述西方音乐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作者指出它与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对文学陶醉极深,力图使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让音乐去描述场景甚至讲故事,从而出现了交响诗、艺术歌曲、叙事曲这样的综合性艺术品种。凌著这样的介绍和论述,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不同艺术门类作为艺术的共性及其特性;更加重要的,文艺美学不再仅仅是关于文学的美学,而是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建筑在内的美学,简言之,是真正的“文学和艺术的美学”。从这个角度,我们甚至可以说,凌著具有为文艺美学正名的学术功能。
(《人文博物馆・艺术卷》,凌晨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