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出与不出之间

2006-0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湖塘镇 张军 我有话说

1月6日出版的《中华读书报》上有《有多少好书可以重出》这篇文章,道出了许多爱书人的心声,我从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到这些学人和爱书人心中好书的标准,确实其中有不少是工具书,属于比较生僻,一般人也不会去读,多年前的出版,到现在经过多少年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成长起来,但是好书却总是显得稀缺。比如陈尚君教

授列举的几本书,都是属于读者群较小的范畴,专业性很强,即使是一些城市的市级图书馆都未必有,有些专业性强的书甚至还是在文革前出版,到现在还没有再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那段文化复兴的时节,我国出版了许多的好书,正如董宁文先生所列举的“读书文丛”、“骆驼丛书”等等,都是文化含量非常高的好书,但是,如此重印真有必要吗?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正如董先生所说,现在有些书重版是把书弄得像是礼品书,用上好的纸,加上更多的图,看起来很美,实际上是浪费,不仅是浪费爱书人的钱,也是浪费资源,使书从其阅读功能转变为单纯的欣赏和炫耀功能。有些读书文丛中的书,确实不应该再出了,因为其中有些不是原创性很强的,只是介绍性的书,比如董鼎山的《天下真小》和冯亦代的《听风楼读书记》,多是对国外文学作品的见解,自然有其真知灼见之处,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这和当时的时代局限分不开,这也正是董鼎山后来的《纽约客书林漫步》变成打折书的一种原因,再者读者的口味也在变化,不再满足于看些介绍性的文字,而是去读原著了。

经典的书,当然可以重出,但是重出也要考虑市场反应,不能以个人的喜好为转移,而是要对市场进行调查,新华书店里有中华书局重版的学术书,很受欢迎,但是价钱却很高,有的书已经没有了“知识产权”,怎么定价那么高?这也是很多人在问的问题。这也是重印的一种后果,爱书的,真正需要这种书的人,细心算下来,比起当年第一版一次印刷时的价格与收入的比例还要高。

从这篇《有多少好书可以重出》中可以看出,记者接触的多是专家,学者,而不是普通的读者,自然,专家学者有其过人之处,他们的学识超出普通读者许多,但是专家的趣味就是普通读者的趣味吗?就是学生朋友的趣味吗?未必,当然可能有许多重合之处,但是还是希望能多听听普通读者的希望,让他们想想还有多少好书可以重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