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书法的人,无人不知颜真卿。颜体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楷书《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米芾《书史》)
相比之下,
“乞米帖”写在公元765年,正值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可是,按理说,粮食再紧张,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影响到颜真卿家,因为他当时已官拜刑部尚书,知省事,封鲁郡公,按现在级别来套,大约比省部级还要高一点;况且他又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既有功劳又有苦劳,不说养尊处优,至少能做到衣食无忧吧。可是他偏偏就闹到了“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谈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讳,因为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
官做到颜鲁公那个份上,是很要面子的,可是他居然能拉下面子,向职级比自己低的同事“乞米”,无论如何,这不是件很光荣的事,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开这个口的。其实,像他那样的大官,养家糊口原本可以有很多“办法”,既然别的官员都能活得很好,都能“生事”而自肥,你为何不能呢?身为三朝元老,久经宦海,阅人无数,不是他不知道那些“生事”的办法,加之门生故旧遍于朝野,只要他稍稍动动脑筋,譬如卖官鬻爵,科举营私,收受贿赂,干预诉讼,巧取豪夺,都能大发横财。可是他却不屑于那样干,他有自己的处世原则,他一向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宁可“举家食粥”,宁可向同事乞求“惠及少米”,活得光明磊落。
书法界常有字因人贵的说法,不无道理。而在颜真卿这里,却是字因人壮,字因人重,忠贞正直的人格为其瑰丽书法添辉,骨力遒劲的书法为其雄壮人生增彩,做人与写字相得益彰,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空前圆满的统一,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极其尊崇,多少都受到了他的人格感召之故。反之,若论书法,蔡京、秦桧的字都写得很好,堪称“大家”,可是一想起他们干的那些个坏事、丑事,不由得就会“恨屋及乌”。还有一个“书法家”也不能不提,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不仅长于书法,一笔颜体,几可乱真,南昌街头挂满他写的牌匾;但他更长于“生事”,任职不到两年,就生出700多万外快,结果东窗事发,被处以极刑。而他遍布南昌商肆的“墨宝”,也几乎一夜之间被铲除的干干净净。正是“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著名艺术家黄裳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溪山集》)米芾也评其“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的确,“乞米帖”不仅是书法艺术中的无价之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研读“乞米帖”,可使我们得到双重享受,既领略了颜鲁公书法艺术的真谛,又受到其高风亮节的熏陶。
时下,许多官员都喜欢研习书法,也多师从“颜柳”,那么,请倍加认真研读颜真卿的“乞米帖”,除了学习他的笔法筋骨,也学学他的“拙于生事”,廉洁自律,执政为民。当然,以今天的生活条件,不要说省部级,就是科处级,也不会因“拙于生事”而生活困窘,自然也无须再写“乞米帖”,我们需要继承的只是那种精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