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北京,作为读书人最大的“沾光”与乐惠就是与书接触的机会实在太多太方便了。且不说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琉璃厂书店等众多大型书店随时可以光顾,也不说国家图书馆、国图古籍馆、首都图书馆珍藏的使人眼球发亮的图书随时可以借阅,光是北京一年一度的全国图书订货会、国际图书博览会就足以
书业界的朋友告诉我,全国图书订货会、国际图书博览会、全国书市,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全国书业界三大盛会,其中订货会与书市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华文图书交易大会。全国书市自1989年在北京举办首届以后,移师京外,由各地省会城市与直辖市轮流做庄接龙,但订货会与博览会则固定在北京举行。近水楼台先得月,因而这就使北京的读书人大大地沾了光。
首届图书订货会于1987年5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当时的名称叫“首都第3届社科书市暨第1届首都社科图书交易会”。虽然初次交易会类似集贸市场,但却打破了书店“隔山买牛”的传统做法,将从前拍脑袋看书目的订货方式改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图书实物订货方式,因而大受出版方与书店方的欢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规模越办越大,展台越来越多,成交码洋越做越喜人,由首届的600多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0个亿。订货要赶早,因而全国图书订货会一般都在新年伊始的1月上中旬举行,举办的地点先后有劳动人民文化宫、玉泉饭店、工人体育馆、亚运村、中央党校、全国农业展览馆。自2000年第14届起,固定在北三环东路静安里的国际展览中心(国展)。订货会以卖书为目标,参展的主体自然是买卖双方――全国数百家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与各地成千上万家国营民营书店。一年的码洋主要就看这一茬买卖,各地出版社往往是老总亲自坐镇,手下一大批发行、编辑忙里忙外。订货会除大量的书业界从业人员外,还有各路媒体记者,以及类似像我这样“混迹其中”趁机猛过一下书瘾的读书人。
订货会的业绩主要体现在成交码洋,为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各家出版社使尽浑身解数推销自己的产品,广告招贴花样翻新,新书发布会、联谊会此落彼起,卯劲推出畅销书、常销书、时尚书,自然也有受众虽小但足以显示做书品质的学术精品书。作为挑剔的读书人,我的兴趣自然集中在后者。这次在2006第19届订货会上,就有不少使我手心发痒立马想买的学术新书,如《季羡林回忆文集》、《剑桥年度主题讲座》、《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20世纪看得见的历史》、《李广田传》、《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的论争史》、《西藏之水救中国》、《民国学案》、《成吉思汗与现代世界的形成》、《古罗马的儿童》、《药物简史》等。铁凝的长篇新作《笨花》、刘庆邦的长篇《红煤》、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美国佬》、《你忠实的舒里克》、《巴拉圭消息》、台湾散文名家林良(子敏)的《小太阳》等,也都着实使我心动。《小太阳》是台湾家喻户晓的散文集,其知名度仿佛冰心的《寄小读者》,作者从父亲的视角,描写一群像小燕子一样的儿女以及日常家居生活。林良的气质与文笔颇似丰子恺,温情、真切、幽默,又满蕴着童心与诗心。该书由林海音夫妇创办的纯文学出版社1972年出版,迄今已连续印刷了一百多次,以致于在台湾出现了数代“小太阳迷”,有的小读者写信给林良,要求亲爸爸下岗,换他做爸爸。我在1995年访问台湾时,曾得到过林良先生的签名赠书,我当时就惊叹台湾除三毛、琼瑶外,还有林良、林海音这一路“纯文学”作家。但遗憾的是《小太阳》一直没有内地版,这次终于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其列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出版。我在湖北展区前,久久徘徊,心存感动。当天下午,我的一位热心做图书推广的博士,知道已有此书后,立刻与出版社联系,要求购买120本《小太阳》。看来,好书不愁找不到买家。
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间,望着琳琅满目的各色图书展台,最大的遗憾就是只能看不能买。而事实上,这么多的新书即使想买也没有哪一个读书人能买得起,能在第一时间零距离“亲密接触”这些新书,过一把逛书瘾,就已足够幸福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最新修订版《鲁迅全集》18卷,我一本本将它们打开,再读一读那些熟悉的篇名与段落。修订版增收了鲁迅佚文23篇、佚信20封等,共约10万字,同时新增注释1000余条,是迄今最完整权威可靠的鲁迅版本。《中华读书报》曾在2004年以整版篇幅介绍过的民国第一奇书《尘世奇谈》10卷本,这次终于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展台上一睹真容,这部360多万字800回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记录了一代中国人与家国命运的风云变迁,可以弥补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某种或缺。庆幸的是,这部奇书散落民间尘封60年,依然完璧无损。来到浙江展区,我感到特别亲切,听着家乡方言,翻阅由《西湖通史》、《西湖全书》、《西湖文献集成》三个系列所组成的“西湖丛书”,眼前不禁浮现出70年代初期我在杭州度过的那段生活。当时所有的西湖景区包括灵隐寺、孤山、六和塔,任由游客出入,不需购买门票。我还曾与一位初中同学,在黄龙洞一边泡茶,一边复习功课,后来那位同学考取了南京工学院。品赏着装帧精美的由3000万字组成的“书中西湖”,不由脱口而出白居易的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因为追忆第一故乡,脚步不由自主地来到了第二故乡――我曾生活过二十余年的重庆展区,迎面大幅广告煞是动人:“听巴山夜雨,品渝州书香。热烈庆祝重庆出版社成立55周年。”渝版图书之所以能走出巴山渝水,靠的就是巴人那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2005年重庆出版社作为中国唯一出版单位,参加了全球30多个国家出版社参与的环球出版行动――“重述神话”系列丛书,在推出著名作家苏童重述的孟姜女神话的同时,还推出了《重述神话・中国卷》,在业界产生了“神话重庆”的轰动效应。说来也巧,我在订货会上遇到一位《出版参考》的编辑,在她送我的新刊里恰好就有一篇重庆出版集团总编辑陈兴芜雄心勃勃的文章:“‘十一五’期间,在主业发展方面,重庆出版集团力争在图书规模和经营业绩上,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2010年达到出书1200种,销售码洋突破8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我衷心祝愿重庆出版集团心想事成,也祝愿全国大大小小所有出版社的“十一五”规划早日实现,你们所做的一切,还不都是为了我辈读书人吗?
漫步在国际展览中心书的海洋,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皆为书忙”的书业界从业人员――做书的出版社老总、编辑,贩书的书店经理、店员,为书吆喝的媒体记者,真正是“谈笑皆书人,往来无白丁”。我的内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一介书生向你们说声谢谢了:正因为有你们的辛劳,方使我的案头拥有看不完的新书、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