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纸阅读是否有未来

2006-0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作者:罗伯特•麦克鲁姆(RobertMcC 我有话说

出版业正处在古腾堡以来最伟大革新的潮头。物美价廉的电子阅读器已近在眼前,纸本图书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上图:这种名为iRex的技术,拥有无线上网功

能,以及一块触摸式电子显示屏,清晰度超过报纸,且耗电极低。供图:EInk公司

每年的布克奖,都有一个额外的小仪式,六位21世纪的作家集体亮相,拿着卡克斯顿(译注:英国首位印刷商)和乔叟熟知的那种艺术品。在获奖者揭晓之前,每位作家都要拿着自己的小说出场,那是华美的、手工装订的硬皮本。这是在重申一种古老但生机勃勃的传统,可再过几年,这仪式也许就要像濯足节发救济金的典礼一样不合时宜了。所有迹象都表明,我们熟悉的书,或将步手抄圣典和泥金写本的后尘而去。

左图:像纸一样柔软的电子显示屏。这样的技术已经实现,走入大众市场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供图:EInk公司

这看似荒谬。英国的图书业几乎从未如此繁荣。1990年,有65000种新书在英国出版。去年,这一数字已达令人咋舌的161000种,按比例来说,远远超过了法国、德国,甚至美国。按下数字不表。英国的文学氛围也是热情高涨,如伊丽莎白一世时代那样繁盛(译注:莎翁即生逢其时)。从福克斯通(Folkestone)到爱丁堡,各种文学节观者如潮;书友会和读书团体成了英格兰中部的热门游戏;书奖新闻层出不穷。还没提广播电视节目呢,从“南岸秀”(The South Bank Show),到“理查德与茱迪俱乐部”,再到“床头书”(Book at Bedtime),这些节目将当代文学流派一网打尽。

如果这些迹象诱使你把现在称作出版业的黄金年代,那你应该先跟出版商们谈一谈。对他们而言,IT革命利弊兼有。它催生了繁荣,也让图书业面临天下大乱的威胁。出版商协会(PA)主席理查德・查金(Richard Charkin)对《观察家报》说过:“我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对技术感到忧心忡忡。”查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图书出版将面目全非。

未来或许就在眼前

未来或许就在眼前。微芯片已经改变了唱片业(iTunes)和影视业(DVD)。“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星期五工程(Friday Project)的主编保罗・卡尔(Paul Carr)说,这是一家从事网络印刷(web-to-print)业务的出版社,“同类功能就要现身于图书业了。等到有人发明出一种手持电子阅读器,它看上去(而且读起来)像纸张一样,并可下载图书于其中,那么,电子书大发展的时候就该到了。”

这种发明到底会何时出现,又将来自何处,是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题,但是索尼和飞利浦这样的公司正在努力,以求重大突破。正如卡尔所言:“数字时间”要快过“常规时间”。今后50年,出版业可能会经历相当于(过去)1000年的技术变革。在某些较真儿的人看来,这一切已经开始。这并非因为古腾堡的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文字接受方式,而是由于文字已经以多种方式电子化了:电子邮件、网站、博客、CD-Rom和手机短信。

在印度,麦克米兰出版社最近和运营商Airtel,共同启动了一项计划,使订户能够把英语单词的释义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每段一卢比。《牛津英语字典》(OED)还要多久,会为英国的手机用户推出类似的计划呢?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IT专家都同意,图书面临着来自电子书和电子纸(e-paper)的革命性挑战。卡尔说:“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也许更快,我们就会看到一种像模像样的、重量极轻的手持式电子纸设备,它能够让爱书人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图书,不管是否合法。”对电子阅读器了解甚多的微软公司退休副总裁迪克・布拉斯(Dick Brass)对此表示同意:“平板式设备越来越轻,也越来越便宜。到最后,我敢说在2020年之前,一种像音乐行业里iPod的那样的设备,便会提供与纸足够近似的体验,进而改变数字化发行的面貌。那将标志着纸书时代开始走向终结。”

日前,在拉斯维加斯,随着索尼推出其售价300-500美元的新式电子阅读器,这一预言好像更接近于实现。上一代电子阅读器(推出于2000年)的经验提醒人们,现在就庆祝还为时太早;那些产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无法与读书的体验相媲美。然而,新款索尼阅读器据说“具备了Librie(第一代索尼电子书阅读器)本该具备的一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子书

这种要取代图书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在一个紧张不安,充满竞争的市场上,谣言遍地,假话满天。布拉斯说,问题之一在于没有有效的模型,像苹果公司的iTunes那样,树立起一个行业范例。“我们仍然需要质优价廉的设备,”他说,“它应给用户带来与纸上阅读更近似的感受。”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任何新的电子阅读器都将使用“电子墨”(E-Ink),这是一种通过对数千个黑白小胶囊进行电子排列,来使文字成形的显示技术,它正在带来一种类似阅读印刷品时的感受。

届时,电子阅读器将存储数百本、或数千本书,并且支持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允许出版商以版权获利的方式维持下去。比如说,他们不想让电子阅读器具备把书发给朋友们的阅读器的功能。为了获取商业利益,出版商们也想让一本书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被使用,此后便得重新购买。电子纸的读者将会碰碰按钮,便可搜索书中内容。“设想一下,”卡尔说,“有个学生,他有50本法律学的课本,存储在电子纸阅读器里。其中一本书里,可以看到某个案例的参考书目,那么点它一下,便能找出另一本书中关于此案的全文了。”

美国电子杂志Slate的主编雅各布・魏斯伯格(JacobWeisberg)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告诉《观察家报》,市场上需要的“阅读设备,大小要与平装书相当,要有优秀的显示屏、长效电池,能够下载图书、报纸和杂志”。他又说:“它也应该具备无线上网功能,还要有能让你听有声书的软件,并且可以方便地在已读和未读的内容之间来回切换。就像iPod一样,这种技术的大部分功能已经有了,就等着有人聪明地将其市场化。”魏斯伯格是个热心的藏书家,乐于到旧书店里淘现代的首版书,他承认书是迷人之物,但也相信,精装本图书将会越来越像古腾堡之后的泥金写本。“你会只把那些特别漂亮的书留在家里。拥有印刷版图书,最终将变为与藏书同义。”

文化保守主义者所持观点相反。约翰・厄普代克曾经写道:“我们所说一本书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物理形态的物体,即使它不再是由囿于小图书室的僧侣,徒手在羊皮纸上抄写而来,也弥足珍贵……图书所经历的,就像我们的经历,我们内心的故事用电子墨水是无法写成的。”作家尼科尔森・贝克(Nicholson Baker)早在1995年,便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书很少弄得人一头雾水,而是自有其简单便捷之美。它仍然是一种高效率的“随手可得的设备”,他写道:“我们已经有了一种可以美美浏览的发明,它无需电力,任何时候都可以阅读。”

不数字便死亡?

催生出发明的,也许终将是因为不得不为之。突破或将来自环保的压力。正如布拉斯所言:“这个以纸为载体的王国――报纸、杂志、直投邮件和图书,其基础是毁林砍树,我们不可能让这个不环保的行业长期维持下去――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的经济高速发展之时。”

在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西方,如今,IT革命的冲击波正在波及到图书业。去年,Google计划将五大图书馆(牛津、斯坦福、哈佛、密歇根和纽约公共图书馆)仍在版权保护期内的图书数字化,这已威胁到了出版业的核心:版权。

对Google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之一,是布鲁姆伯瑞(Bloomsbury)出版公司的董事长尼基尔・牛顿(Nigel Newton),听到他在2006年的“一个非常大的声明”里隐讳的暗示,是不应该感到奇怪的。牛顿肯定地表示,“七到十年内,百分之五十的图书将通过下载售出。一旦电子阅读器进入大众市场,毫无疑问,这种变化将会快速应运而生。很快就会出现一个两种形式并存的市场。”

这种预言有多种含义。电子书将不会取代旧有的形式,就像摩托车不会取代自行车,打字机不会取代笔一样。

与此同时,数字化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术语。不数字便死亡,这是理查德・兰金的表达方式。他热情地鼓吹新技术带来的机会,但又不相信“人们会正儿八经地在屏幕上读小说。但非小说属于不同的类型”。电子书这种发明的过人之处,在工具书和技术类图书上更能得到体现。他说,出于对人们普遍感受的回应,“还没有一家英国图书出版巨头(兰登书屋、哈泼柯林斯、企鹅)真正地吸纳这种新技术。”

所以,十年之内电子书会不会出现的争论,已经变成了IT革命对图书业有何具体作用的交流。在查金看来,印刷书的生存有赖于“按需印刷”,书店和服务站里配备着按需印刷机,让读者可以使用出版商原来的存书目录(backlist),将某本书高速打印输出一份。

这样的构想,将不会使文字与纸剥离。文字,无论是写出来的,还是说出来的,都将继续保有我们文明的中心位置。理所当然,我们想看到的是,某种与当前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东西,能让印刷文字发扬光大,但是,这得等到麻省理工学院、微软、Google、亚马逊,以及别的公司里那些笨瓜企业家们,拿出个东西来,让它看上去像书,摸起来像书,用起来也像书,在此之前,那些每天跟书打交道,并且惊讶于印刷、纸张和装订之神奇结合的人,或许仍将继续阅读图书,享受图书,就像卡克斯顿和古腾堡一样。

本文原载于1月15日的《观察家报》,题“E-readallaboutit”。全文照译,但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