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iPod那种疯狂会在电子书业重演吗

2006-0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姚雪 我有话说

SonyReader电子书阅读器

回顾近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的重大事件,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无疑是其中之一。它凭精巧的设计使无数消费者趋之若鹜,从而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改变以往的数字音乐使用习惯,并使其音乐下载网站iTunes也赚得盆钵饱满――在竞争者众多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像iPod这样的成功模式几乎是一个神话。

iPod的成功为数字出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以播放器为终端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数字内容产品,并培养消费者新的购买、使用与满足习惯,正是电子书产业发展初期的普遍构想。在美国,产业先行者们推出的火箭书、软书等早期电子书,无不是与一本与图书长相类似的电子阅读器联系在一起。可惜的是,这一模式早早地在电子书业归于沉寂,林林总总的阅读器大多昙花一现。然而,2006年伊始,却有一家公司试图再次尝试这一模式,并自信能够翻开电子书产业的新一页。

亮相

在1月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日本索尼公司展示了它们的新产品SonyReader。这款专门为电子书设计的手持阅读器有一个6英寸的灰色屏幕,体积如同一本薄薄的平装书,相当轻巧,一块电池能够支持7500页的显示,其自身约可存储80本电子书,还可外接扩展存储卡。该阅读器最大的特点在于应用电子纸的显示技术,清晰省电,而且避免了传统屏幕阅读对眼睛造成的不适。

这并非索尼公司第一次涉足数字出版领域。2004年,它曾经在日本推出过一款名为Librie的电子书阅读器。其设计博得了许多人的喜爱,但显然在当时未能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出于对盗版侵权的考虑,使用者只能从索尼公司获得图书的60天使用权,过期后图书便会自动删除。这样的尴尬与高居不下的价格使读者对这款阅读器敬而远之。

信心

这一次索尼推出的Reader实际上与Librie十分相近,但在曾经困扰其发展的两点上做了重大改变。美国市场是它当下的主攻目标市场,将在今春上市的阅读器价格定位在300-500美元之间,这与一个功能较全的iPod相近。而索尼也已与兰登书屋、西蒙舒斯特、哈泼・柯林斯等多家出版公司合作,将通过专门的网站销售电子书。

这一商业计划的起步是销售这几家出版公司现有的几千本电子书,而价格则大致接近纸书价格。然而,这一数字或许会很快增长。哈泼・柯林斯的首席执行官简・弗莱德曼表示,她正计划将所有在版和重版图书数字化,一旦公司和作者就版权问题达成协议,这些总计达两万五千种书的电子版都将在索尼网站进行销售。兰登书屋也表达了相似的意见。

在兼容性上,吸取之前一些电子书阅读器捆绑自有文件格式、自断发展之路的教训,索尼阅读器在软件设计上追求兼容尽可能多的文件格式为目的。阅读器的文件交换既可以通过索尼记忆棒进行,也可以直接连接到电脑的USB口,甚至数码相机等产品常用的SD卡也可以兼容。

合适的价格定位、有力的内容合作伙伴以及广泛兼容的思路,是这次索尼致力于在数字出版领域再造iPod盛世的努力。尽管同类产品目前鲜有成功者,索尼公司在数字产品中一贯精致的设计加工、良好的消费者口碑与相当广泛的索尼产品消费者仍然是其最有利的底牌,这一次,它希望能够由它启动这个市场。

疑惑

在美国,许多出版商都对这样一款手持阅读器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期待它能够给数字出版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一如iPod在数字音乐产业所做的那样。“一直以来,外形笨拙、使用不便一直是电子书阅读器存在的问题。”国际数据公司的市场分析师理查德・施姆这样说,但技术上的突破仍然有可能促成整个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如果索尼公司能够使图书下载服务的发展达到iTunes的水平,那么它便可能重组这整个市场。”

表面上看,索尼Reader正在走一条与iPod相近的发展之路,都是产品与内容的联姻。然而,红地毯虽然铺好,消费者是否会往其期待的方向走仍然是个未知数。

数字出版与数字音乐相比,在产品内容及体验方式上有着重要区别。图书以静止的文字图片为表现形式,音乐以声音为表现形式;阅读图书以求知为主要目的,而音乐欣赏则以娱乐为主。在同样披上“数字化”的外衣之后,对数字音乐而言,变化的只是播放器和内容购买渠道,可对数字阅读而言,它必须要求用户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阅读习惯,这成为电子书阅读器一直被百般挑剔、发展缓慢的重要牵绊。

由于在显示技术上投入巨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索尼对靠Reader仅与iPod相当的定价盈利不抱希望。它的野心在于培育市场,最终靠源源不竭的读者阅读需求来获利。

此外,索尼Reader和苹果i鄄Pod选择进入的产业时机不同。2004年iPod进入数字音乐市场时,该产业相对成熟,用户普遍接受这种消费方式,市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数字音乐格式及相关的版权保护法律。而电子图书产业,如今仍然在摸索属于它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出版模式、消费模式、文件格式、版权保护等方面,都远在数字音乐产业之下。

不过,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契机。iPod能够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凸现其洗牌能力,同样拥有强势品牌的索尼公司,或许也能发挥他们在捕捉消费者需求上的一贯优势和营销实力,以一款深得读者青睐的阅读器来搅动电子图书的市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