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
书贵
《亮剑》成为中央电视台2005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另一部军旅题材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也从2004年播到了2005年,它的红火使另一位军旅作家徐贵祥的名字频繁见诸媒体。徐贵祥自己说,《历史的天空》走红是因为电视剧的拍摄和茅盾文学奖的认可,尤其是电视剧,对文学作品的推动作用不可小瞧。
《历史的天空》2004年就已经出版,真正畅销是去年的事了。而在此之前,徐贵祥的《弹道无痕》《决战》《仰角》已经屡屡获得各种奖项,但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在接受《北京娱乐信报》记者采访时,徐说:“别说普通读者,就是在作家圈里也不奇怪,不久前中国作协组织‘中国作家重走长征路采风团’分批重走长征路,陈忠实跟我同在第一团,看到我的资料介绍,他很吃惊,说,‘没想到你的作品那么多,获了这么多大奖,可是我真不知道你。’”
《亮剑》的作者都梁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当了兵。在坦克部队服役几年后回到北京,先是在一个国营单位上班,后来就下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董保存还记得当时都梁来送稿的情形。
“2000年春天的一个上午,一个朋友来电话,说是有一个退伍军人,写了部小说,能不能抽时间给他看一看。两天以后,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来到编辑部。他没有太多的话,只是说把小说送来了。我问他:‘你过去发表过什么作品吗?’他说没有。再问他写过什么作品,他也说没有。问他现在从事什么职业,他说下海了,搞石油设计。我不由得看了看那一大摞厚厚的书稿,心想真看不出这是个商人,怎么看怎么像个穿便服的军人。”
据都梁后来讲,创作这本书的经历很奇特。创作的周期可以说很长,他酝酿了很多年,许多人物早已烂熟于胸;创作周期也可以说很短,他只写了8个月,而且都是用业余时间――白天做生意晚上写,甚至在老人的病床前写。小说写成以后,他先送一家出版社。人家听说他“下海”了,要他出几万块钱。又找了一家出版社,一放几个月如泥牛入海。最后才找到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去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将《亮剑》再版,这已经是第3次印刷了。
回到人的起点
一位读者讲出他喜欢《亮剑》的原因,“李云龙首先是人,然后才是英雄。”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李云龙的人生信条,感染了很多读过这本书的读者。谈起这类书畅销的原因,作为军人的徐贵祥自己的感觉是,现在的军旅题材作品要回到人的立场上去写。姜大牙没正形,尤其是一开始是兼有正邪两道的豪气和匪气的民间好汉。李云龙是为战争而生,也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将军,他性格暴烈,讲粗话,喝酒,不过在大事情上绝不糊涂,体现了身为将军的大智大勇。这些人物改变了我们一贯印象中的那种“高大全”的军人,他们是活的,是立体的。
一位读者评论说,《亮剑》人物性格极为鲜明。主人公李云龙身经百战,性情暴烈,在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不计生死、要压倒一切的霸气;在“文革”中面对“造反派”的挑衅,又表现出一位将军不怒而威、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对“专政”的淫威,为捍卫军人的尊严,铮铮铁骨宁折不弯。但李云龙又绝非一介武夫,他大智大勇,时而还流露出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与狭隘。大闹“聚仙楼”、腰缠炸药赴“鸿门”以及“文革”中吃忆苦饭等都是其上乘的表演。
当然还有英雄主义。在《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能够勇敢地否定自我并努力改造自我,使自身的人格朝着崇高的精神境界不断超越。在横扫一切的“文革”风暴中,面对坚守理想与屈从现实的矛盾,他为了理想而坦然选择了死亡,肉体的毁灭并没有阻止他超越成为精神上的英雄。
人物性格的丰富使这些书都极其好读,当然,这也是它们畅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