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灵魂的探险之旅

2006-02-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武善增 我有话说

秦林芳的新著《丁玲的最后37年》,以翔实的史料、深邃而宏阔的理论视野、朴实晓畅的论述风格,引领我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灵魂探险之旅,是丁玲研究颇具学术开拓意义的新成果。

书中对研究视角的选择与研究框架的设置,显示了作者独特的学术眼光与学术匠心。作者以五四文学及其精神作为价值与审美的评价

标尺,并以此评价标尺为着眼点,建立起“自由与革命的关系、五四文学与革命文学的关系”的研究视角,由此来观照和评判丁玲五四以后的思想、精神变化与创作变化。同时,该书将五四文学作为丁玲精神面貌与创作面貌的参照起点,正好与以五四文学作为统摄全文的价值与审美的评价标尺相吻合。在五四新文学精神标尺的衡量与参照之下,“两个丁玲”向我们走来了:“一个是自觉信服《讲话》、自觉维护新体制的丁玲,一个是肯定并秉承了‘五四’传统的丁玲。”(第76页)“可以说,她是带着革命文学传统和‘五四’文学革命传统的矛盾,带着革命和自由的矛盾,向共和国走来的。二者的纠结,构成了丁玲特殊的心理定势和文学视野。”

书中突出的学术特色还表现在对大量史料的钩沉、疏理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层层推理与论证上。让史实说话,让史料说话,言必有据,不妄加断言,秦著用翔实的史料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为我们构筑了一条条幽深而坚实的学术通道,帮助我们直抵时代的现场。

大量的史料的疏理与文学作品的详细解读互相参证,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的“丁玲形象”在高一个逻辑层面,以互文性的效果共同揭示了丁玲内心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这种重视细节史料的疏理、言必有据、步步为营、层层推理的学术诉求,使我们得以一步步逼近和审视丁玲的灵魂景观,秦著因此也获得了一种鲜明的学术品格。

应该说,有了一个巧妙的研究框架,然后在这个研究框架内以有条不紊的布局,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层层分析、推理、论证,直至得出了令我们信服的结论,这种扎实的学术目标的实现,已经使《丁玲的最后37年》获得了成功。但作者显然还不满于此。强烈的价值介入,显示出作者敢于突破前人陈解、敢于自己独立作出判断的坚定的文化立场,也显示出作者不人云亦云、力求学术创新的巨大的理论勇气,由此而来的驳诘尖锐有力、观点激切犀利、说理严密透辟的论辩文风,使我们在逼近和聚焦丁玲的心灵景观的同时,也随着作者一同对丁玲灵魂发出询问。在整部著作之中,时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知识分子良知的强烈悸动,感受到作者对五四新文学精神立场坚定的秉持。充裕的现代性精神资源和坚定的文化批判立场,使作者的行文时时洋溢着充沛的人文激情。 (《丁玲的最后37年》,秦林芳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