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像煤层一样厚实黑暗”

2006-02-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嘉木 我有话说

《红煤》,刘庆邦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20.00元

刘庆邦号称中国煤矿写作的圣手。他的小说笔法老到,细腻传神,善于从精微处写人物。恰如电影中的慢镜头,刘

庆邦将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心理放大、放慢,赫然耸立在读者的面前。他的文字是细密柔软的,沾满生活的汁液。在柔软的文字中,还有一种锐利的硬度,能够刺人心髓、撼人心魄,能够坚硬地抵达人物灵魂的深处。

煤矿和农村是刘庆邦小说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煤矿,更是令刘庆邦魂牵梦绕,他写得最好的小说多是表现煤矿生活的,比如广受赞誉的《神木》。记得在写作《红煤》之前,刘庆邦告诉我,他已经去过多处小煤窑,小煤窑工作环境恶劣,事故频仍,但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是一座富矿,最适于深入挖掘。《红煤》一书,可以说是他调动了多年的生活积累精心创作而成,是作者迄今为止问世的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

《红煤》延续了刘庆邦一贯的细腻风格。作者对煤矿生活特别熟悉,行文中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气度,笔触在气定神闲中游走,虽然对井下生活着墨不多,但如数家珍,令人赞叹不已。例如小说开头部分矿工洗澡一节,农民轮换工宋长玉在井下劳动了一天之后,去矿上的公共澡堂洗澡,对于他如何洗去自己身上的煤尘的细节,用了6000多字精细地加以描绘,使我们能够充分触摸、体悟到煤矿生活的体温。从后面的情节我们了解到,刘庆邦之所以这样写,主要是因为小说的主人公宋长玉为了追求矿上医务室的护士、矿长的女儿唐丽华,他想通过洗澡来洗净身上的煤尘,洗去煤矿工人身上的黑色烙印,洗去内心里深刻的自卑感。宋长玉的洁癖反映了他内心深处涌动的摆脱矿工身份的愿望。而吊诡的是,心灵的煤尘却是永远洗不掉的,反而越积越多。从作者对洗澡这一生活细节的熟悉度,足见刘庆邦对煤矿生活的体验之深刻、之精微。

刘庆邦最为心仪的中国作家是沈从文。沈从文先生说过写小说要始终贴着人物来写,这句话对他影响很大。对人物灵魂的关注、对人性的拷问、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呈现,是刘庆邦近些年写作的重点。在《红煤》中,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这种细腻的描写是如何一步步抵达人物的灵魂深处,并且将一个扭曲的人性展示出来的。在人的灵魂的深处,也有像煤层一样厚实黑暗的所在,一旦仇恨的火种引燃了这些沉睡的“煤炭”,就会燃起弥天的大火,将人毁灭,将周围的人毁灭。《红煤》其实是借助煤矿题材讲了一个充满嫉妒和仇恨的人如何复仇的故事,宋长玉这个中国的“于连式”人物,他置身社会底层的感觉,他把所谓的“爱情”作为阶梯往上爬的投机心态,他的受挤压,以及暴发后人性中涌动的像煤层一样的黑暗,都有一定的典型性。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农家子弟,宋长玉在突破卑微、贫困的农村身份,寻求人生出路的追求本身,是应该加以肯定的,这是每一个新时期的农村青年都梦寐以求的理想,只是宋长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宋长玉发达以后,将在底层所受到的压抑转化为一种恶意的报复,这就写出了人性中受扭曲的一面,疯狂的一面。

小说不仅在抵达人性深度上具有坚硬的品质,在表现生活现实上也非常深入,如一位武林高手扬手甩出的一枚飞镖,直取生活的咽喉。作家对挖煤引发的环境破坏怀着深深的忧虑,小说中红煤厂村的现状可以说是一个隐喻。红煤厂村山清水秀、泉水丁冬、水鸟成群、荷花满池塘,因为煤矿的无节制开采,如今却变得水源枯竭、鸟类绝迹、树木死亡,连村民生活用水都发生了困难。旅游胜地红煤厂如一朵鲜花在大地上盛开了上千年,如今却枯萎了。红煤厂怎样面对自己干涸的未来?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如今何在?作家对生存环境,倾注了极大的人文关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