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境》 远之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古往今来,智慧的火花常常迸发于某种厄运情境。远之的《生命之境》再一次印证了这个规律。远之下过海、经过商,有书法和文学
翻开书页,灾难赐予的顿悟随处可见。作者在书的扉页上写到:“人生中我们经历了苦难,那一定是天地赐给我们的启迪。”这种感恩在书中一再出现:“天地从来就是把幸福和苦难捆绑一起送给世人。”在作者眼里,灾难变成令人羡慕的财富。灾难的境遇给了他一种超拔世俗的体会,使他能以某种出世的眼光看世界:
有了这样纵横时空的气度,自然可做人天之想。全书六章的篇幅里,涉及到宇宙、生命、人类的密码、文明、社会中的非常角色,沧桑之悟各个方面。洋洋洒洒,随心所欲。以自身的经历印证了生命“因境而变,因境而在”的道理。并把人生的过程看作“求得生存,改变生境”的过程。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深厚的中国哲学底蕴。作者深得先哲的精髓,把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现代生态学的观点结合起来。在远之笔下,人生和宇宙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自然和人事也总是息息相关。无论谈论生命的起源,还是文明的进化,无不把生命置于自然之中,把历史置于宇宙的发展之中。
该书还充满了东方的辨证精神。书中涉及了诸多对立的范畴。如“大小”、“有无”、“是非”、“善恶”、“取舍”。在谈到这些对立范畴的时候,从不把对立面割裂对待,也从不把问题绝对化。辨证的方法还包含对“相反相成”(事物向对立面转化)这一古老观点的发展。在谈到美洲的历史时指出:“欧洲人初到美国本为远洋来寇……如今却成为美洲现代文明的开拓者。”从而得出“万事悖理能成万事”的结论。
作为一部当代人写的书,本书整合了很多现代人文科学的成果。比如关于环境和结构的论述,就整合了生态和结构的观念。在谈到人的生存环境时指出:“宇宙老人从来无意创造生命,他只是创造了一个生命的环境。”其论据是,“因江河而有鱼虾,因深山而有走兽”。在谈到一种相对的现象时指出,“天地无力造就全才”,提出“人生一世能在某一学类可领风骚,即为精英”。作者还把人才的发挥看作某种生产力的标志。“把天下之才用之极致,定是盛世,而平庸者当道,英才退隐,乃旷世悲哀”。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哲学随笔的文体。这种文体舍弃严密的推理过程,直陈己见,在用词上惜墨如金,半文半白,通过调动读者想象和痛感,直指人心。
总之,生而有暇,在这个日见浮躁喧嚣的世界,人们论证着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逻辑。而这部书是生命承受压力后而迸放的智慧火花。也许其中一些看法不无偏颇,但总不失为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