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社科类图书中,我们选择的第一本是《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研究专家马勇先生在发表于本报1月18日9版的书评中说,“我相信这本书应该会是2006年最有亮点的出版物之一”。通过这本书,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到梁漱溟晚年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也可透过梁漱溟的眼观照他交往过的那些“风流人物”,读来令人感慨丛
今年初文学图书出版开局非常红火。翻译类图书中的《摩诃婆罗多》、《普里什文文集》(相关评论分别见本报“书评周刊”2月8日、2月15日)之厚重自不必说,原创图书也收获了多部坚实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青春文学、奇幻大行其道之际,中国作家的中坚力量则把目光再次投向农村。莫言在《生死疲劳》(相关评论见本报2月22日第11版)中继续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汪洋恣肆的语言呈现自己关于中国乡村的思考,刘庆邦在《红煤》(相关评论见本报2月15日第11版)中再度聚焦于煤矿工人的生存境况和个人命运。此外,还有铁凝的《笨花》、刘亮程的《虚土》(春风文艺出版社)等。这些作家延续了自己一贯的写作风格,并在题材、叙事等方面各有突破,他们关注现实的情怀、较高的写作水准令人称道。
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力作问世。《像一块滚石》(相关评论见本报1月11日第12版)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前几年在美国出版就广获好评,如今中国读者终于可以通过母语来阅读这部作品了;《银顶针的夏天》是193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作品;《上帝掷骰子吗》是一部首先在网络上推出、写法比较特别的科普书,量子物理号称“不可言说之事”,此书作者并非物理学家和专业科普作家,却敢于“言说”并“言说”得不错,令人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