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化”视角下的近代数学史

2006-03-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郭世荣 我有话说

自明末西方数学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以来,直到20世纪初中国数学与西方数学合流,这300多年间中国数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中国数学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过程。近现代数学史为近30年来中国数学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学界对中国传统数学的近代化历程的关注和研究却很不够。

中国传统数学的近代化历程

的研究,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课题,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数学和天文学这两个学科内部的问题,而且还与宗教、政治、文化、社会、民族、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相关联,既需要对“内史”有较全面的研究,又要求对“外史”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千头万绪,不容易全面把握。梁启超早已认识到,近代西方科技的东来是明末以来300年学术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从中西数学交流的角度全面研究近现代数学史,是数学史界多年来一直企盼但又没有很好完成的一项课题。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可以是一份比较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以“西化”为脉络来梳理明末以来300多年的中国数学史,研究视角独到,方法新颖。该书共七章,可分为两部分:前四章按明末、清初、清中期和清末分四个时期依序论述西方数学东来和中国传统数学西化的背景与过程;后三章以三角学、天元术和垛积术为纲具体研究数学研究内容的西化过程。

与近年来的近代数学史著作比较,这本书更重视文化、政治、宗教、社会发展等与引进、消化、吸收西方数学的互动作用,特别是对西方数学传播过程中传译者(或输出方)与引进、学习和研究者(或输入方)两方的需求和动机做了较深刻的分析。值得称道的是,这本书发掘和采用了一些新史料,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和新观点。例如:该书对康熙帝学习西方数学的动机及他提出“西学中源”说的过程给出了新的解释,由此对清代初年西方数学在中国传播的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当时数学著作的结构及数学研究方法,作者指出西方数学对“中法派”数学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数学家对西方数学的“拒斥”与“吸纳”之间的微妙关系。

正如该书作者在该书前言中所说的,“西化”并不是明末至清末中国数学的历史的全部内容和意义。本书以“西化”为主题,对西方数学的“中化”自然考虑相对较少。我觉得后者也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的题目,还有待于数学史界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数学的西化历程》,田淼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44.5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