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影配乐界的莫扎特(下)

2006-03-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罗展凤 我有话说

《荒野大镖客》、《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太多经典电影配乐出自他手。他为近600部来自不同国家导演的不同类型电影创作音乐,他的音乐丰富了电影另一重质感。他是颜尼欧・莫里康,被人们称为“电影配乐界的莫扎特”。

能够被“听”出来的配乐

多年来从事电影配乐,莫里康可谓手到擒来。大部分人认为,上世纪60年代他为意大利西部电影创作音乐,才华才进一步受到重视,毫无疑问,一系列西部电影让莫里康的立足点从欧洲延伸至美国,名字响遍国际。然而,莫里康在60年代创作的电影配乐还有不少是小品式爱情或文艺剧情电影,大部分都是意大利或法国出品,有别意大利西部电影音乐里的风格化表现,却同样动听。去年,我在一间小店购买了一套日本版的莫里康电影原声精选,当中正好收入他这批甚少“露面”的早年配乐,莫里康的小品音乐往往不乏优美旋律,大多明亮而轻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原声选集更经重新混色,音色甚佳。当中收入歌曲分别来自《太阳下的十八岁》(Eighteeninthe Sun,1962)、《疯狂欲望》(Crazy Desire,1962)、El Greco(1966)及《高度压力》(Highest Pressure,1965)等多部电影,此外,像“镖客三部曲”这样为人熟悉的配乐也一样被收入其中。

有人说,莫里康和其他配乐家的不同之处,其一是他的音乐是可以被“听”出来的。电影音乐一度被视为理应是含蓄的艺术,不能盖过影像,然而,在莫里康的身上,电影配乐的处理就大不相同了,“镖客三部曲”里的音乐完全能够挑起观众的听觉刺激――配器变化多端,音色多种多样,极度风格化的人声,或歌颂或吟唱,加深了观众对电影配乐的存在意识。事实上,莫里康深明旋律以外管弦乐编制法是另一重要之处,他曾经说,任何人只为电影写音乐而不懂为该段音乐编成管弦乐曲,对电影音乐的了解是浅薄的。

永不停步 继续精彩

1986年,莫里康再次写下大获好评的作品,也为其配乐史写下优美而叫人难忘的一章。那是来自电影《教会》(The Mission,Roland Joffe导演)的配乐,美国《电影原声》(Film Score)杂志曾予以这样评价:“这部配乐作品之于莫里康,如同尼罗・诺塔(Nino Rota)之于《教父》,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电影旋律。”无疑,此片动人的摄影与莫里康优美的管乐演奏,为电影留下不朽印记。莫里康这回巧用双簧管,以这种充实、圆满、美丽却又脆弱的配器比喻传教士,电影中一曲《Gabriel's Oboe》,以音乐象征宗教、贵气与文化,表现剧中传教士如何把西方文化思想带入部族。此外,当中还不乏民族色彩浓郁的配器,以音乐加强电影里部落的地理质感。

有人说,不少喜欢此原声的乐迷,其实都不曾看过电影,却被莫里康的音乐摄住了,那是一张在观众并不熟悉电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良好销量与知名度的作品,可见莫里康的配乐成就已凌驾于电影之上。那年,莫里康已是五十有八。然而,莫里康的年岁只为他带来更成熟更圆润更超脱的音乐内涵。三年之后,他再次打造了另一张叫全球影迷心动的原声,年轻一代的影迷,都因为这部电影原声而对莫里康初生了解,甚至为此翻查这位配乐家的昔日作品。

那是莫里康为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创作的《天堂电影院》(Nuovocinema Paradiso,1989),当托纳托雷的光影配合着莫里康父子的音乐,观众(乐迷)都为此心醉了,大部分看过此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却电影的结局:剧中主人公沙瓦托在私人放映室里观看童年时长辈与玩伴艾佛特给他遗下的黑白片子――一幕又一幕来自老电影的缱绻缠绵,只见沙瓦托眼眶闪着泪光,悲从中来,此时,画外音扬起,曲子叫《Love Theme For Nata》,开始时,是熟稔不过的弦乐乐音,缓缓地,优雅地,抒情地。主旋律就是这样被拉上一遍又一遍,起初极像飘浮的云彩,轻盈率尔,慢慢地,又逐步加入细致光亮管乐声,先是单簧管,是它吹出了一段平静生活的开始,诉说一个平淡却又难忘的童年;然后是长笛,同样的旋律,充满华丽诗意,为生命注入另一番色彩,尔后,不同管乐配器并置演奏,如同生命盛年发光发热,整段乐曲,如此容易就叫人嵌入心肺,易听却又耐听。曲子中段,钢琴的出场更明显了,琴音一度愤然敲落,声声铿锵,充满张力,仿如生命的起落跌宕,没完没了,及至曲子尾声,笔锋转变过来,以“减法”艺术,只余下一支小提琴的主导演奏,为曲子划上完满句号,这是一首足以勾起无止境前尘往事的曲子:成长的酸甜苦辣、不复往返的率性童年、初恋的迷思、逝去的友情岁月、刹那的喜乐浮华、关于生命的遗憾与孤独、种种的爱恨愁绪,仿佛囊括其中,那是多层次的生命之歌,在莫里康父子细腻的音符里,生命如流水账再次赤裸裸地展现。

尔后,莫里康曾为托纳托雷创作的电影配乐还有像《声光伴我飞》(The Legend of 1900,1999)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ena,2000)等,论知名度,尽管不及《天堂电影院》,但莫里康的音乐依然是漂亮柔扬,就像他每年平均近十部(或以上)的大大小小创作,产量之丰,叫人咋舌,但一直保持水准,从来没有叫人失望过。

获奖无数 独缺奥斯卡

是的,没有人能否定这位电影配乐大师的多才多艺。随便一说,他的《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n,1984)再次伙同导演瑟吉欧・莱昂,为黑帮电影继续打造浪漫气氛,音乐满载诗意,主旋律之美丽已不用多说,其中莫里康在电影里更选用排萧作配器,为片中一段童年往事编写美丽乐曲;他的《义胆雄心》(Untouchables,1987),糅合了传统的配乐作法――以管弦乐团作主导配器,还加上电子合成器及强调节奏的鼓乐,充满力度,一种悲壮的英雄情结随乐音呼之欲出;他的《驱魔人2》(Exorcist II: The Heretic,1977),以民族配器跟人声合唱带出一种扭曲乐音,笼罩着一片叫人不安的鬼魅梦魇氛围。那时候,好莱坞才开始了解这位来自意大利的配乐大师的音乐多面性,殊不知莫里康其实早就替不少意大利惊悚片配乐(如1948年的Cato'Nine Tails及至1974年的The Antichrist),所谓挑战,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1997年,莫里康为奥立佛・斯通(Oliver Stone)创作《不准掉头》(U-Turn)一片配乐,再次展示莫里康那种音乐里的型与酷,他借助各种配器的丰富音色,呈现出一片独有的西部苍凉感,慵懒中不乏黑色阴沉情调。

多年来,莫里康于各大影展与相关音乐奖典礼上获奖无数,其中包括了1994年美国Society for Preservation of Film Music的终身成就奖,是首位得到这个奖项的非美国音乐家。1999年,他又在European Film Award上获颁终身成就奖,说来,莫里康几乎得过欧美所有重要的电影音乐奖,惟独欠缺奥斯卡金像奖(他曾得该奖项五次提名)。就这点来说,多少叫他的乐迷不值。

与莱昂心有灵犀

小说关于莫里康的故事所知不多,不过,从他的音乐演奏会DVD访谈中(可参考他在雅典举办的音乐会,2004年)可以知道莫里康是一个态度严肃的配乐大师,大部分时间这位大师都是不苟言笑,态度认真,对自己、对乐师们有着很高要求。

我想到莫里康谈及他跟瑟吉欧・莱昂的合作。原来莫里康跟瑟吉欧・莱昂本是小学同学,在一次访谈中,莫里康说:“瑟吉欧・莱昂首次来我家跟我谈论《荒野大镖客》的配乐,当时我一眼便认出他了,盖因我记得他嘴唇郁动时的小动作,早在小学三年级时,我们便认识,最后一次,我还记得大家玩着兵捉贼游戏。”莫里康又说,二人合作以来,他从来不用看剧本,每次听罢莱昂对故事的解说,就可以开始音乐创作,完成后,他习惯把电影的主旋律用钢琴弹奏给莱昂听,好看他的意见。“大部分时间,他都喜欢我的创作。”莫里康如是说。

瑟吉欧・莱昂对其电影的熟识与了解,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莫里康在音乐上的运用,“莱昂很清楚他的电影,包括音乐的运用――这样是重要的,因为他懂得音乐在电影里的内在关系,知道音乐如何在电影中酝酿、延续及至推进――施展各种表达……技术上,莱昂对音乐认识不多,但他的直觉感却是满好的,很多东西我不用像对其他人般需要多番解说,但他好像已经能够心神领会,很准确的。”也难怪莫里康对这位好友分外怀念,他曾说,跟瑟吉欧・莱昂合作成绩往往比预期要好。只是,这位电影大师早于1989年逝世,至于他的好伙伴莫里康,至今依然愈战愈勇,继续叱咤电影配乐界,为不同的光影世界,写下一首又一首美丽旋律,继续抚慰千千万万的乐迷心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