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文互动阐释传统

2006-03-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锡诚 我有话说

《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李露露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48.00元

李露露的新著《中国节――图说民族传统节日》刚一出版,就受到了媒

体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这本汇集了历朝历代有关传统节日图文资料的著作,填补了人们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和普遍认同的心理需求。传统民族节日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该书以图文结合的叙事方式,用丰富的史料和不同来源的图画,解析和论证了民族节日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

传统民族节日之所以在今日成为热门社会话题,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起源上说,民族传统节日是在原始农耕文明条件下民众心理需求的结晶之一,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些与农历相适应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民族文化符号。在这些文化符号的背后,隐藏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首先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包括对天象的认识,其次是在对自然的敬畏中产生的民间信仰和祖先崇拜及其祭祀仪式,以及在农业季节转换时而产生的对娱乐的追求(如龙狮舞、灯会、高跷等)。经过文化的增益和淘汰,即文化选择,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的节日,除了传统的民族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节日)外,又出现了一些具有政治意义的法定节日,如国庆节、劳动节等。这两种类型的节日,共同组成了当今的节日。

《中国节》的最显著特点,是以图文结合、图文互释的方式来阐释中国人的节日系统及其文化内涵。在这本书里,“图”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插图”的模式,与“文”共同构成了新的叙事模式。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实施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工程,大力抢救和保护濒危的民间文化,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已经行动起来。这种认识和行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已大为提高。民族传统节日是构成民族民间文化的基本因素,民族节日的生命力,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标志之一。大力宣传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节》的出版,不仅为广大关心民族文化的读者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材料,而且也为抢救和保护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某些历史依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