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牛顿与《达芬奇密码》

2006-03-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邢世嘉 我有话说

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牛顿墓

1727年3月20日,艾撒克・牛顿这位人类历史上耀眼的科学巨星陨落了。英国王室以国葬的礼遇,由一名大臣、两位公爵、三位伯爵护柩将其安葬于

威斯敏斯特教堂。2003年,一部与力学毫无关系的《达芬奇密码》将一个重新包装的牛顿推到了我们面前。在这部已在全球销售了近4000万册并继续畅销的书中,牛顿作为暗线人物,充当了郇山隐修会成员,他的墓碑上刻有圣杯去向的秘密。而郇山隐修会是以保护基督耶稣为己任的家族秘密组织。

虽然这只是一部小说,但作者在书的扉页上明确写道:“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真实的组织,它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档案》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提切利、维克多・雨果和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这就让读者对牛顿所扮演的角色真假难辨,牛顿的身份因此而扑朔迷离。

牛顿自1727年去世以来,没有任何时候能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的关注。他的墓碑自2003年《达芬奇密码》问世之后就一直成为威斯敏斯特教堂人气最旺的景观,出尽了风头。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王室的专用教堂,国王登基在这里举行加冕仪式,国王仙逝同样在这里举行葬礼,并就地埋葬。慢慢地,这座教堂便变成了墓地。最早这里只是王室成员的墓地,后来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以下葬此地为最高荣誉。不过,在过去相当长的岁月里,牛顿的墓远不如国王和诗人的墓那样吸引游客。就单个墓地而言,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墓。游客来到威斯敏斯特教堂都会到这座陵墓前瞻仰一番。如今,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瞻仰牛顿墓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这显然是《达芬奇密码》的导向。

“所觅珠宝曾在骑士墓上”。小说主人公罗伯特和索菲以这句暗语式的诗句为线索,风风火火赶到威斯敏斯特教堂,在教堂内“犬牙交错的大型陵墓、圆形墓室以及许多大到能让人进去的坟墓壁龛”间来回穿梭,寻找牛顿的墓,希望能在牛顿骑士的墓上找到圣杯的蛛丝马迹。小说作者丹・布朗为了完成这一故事情节,整整用了两个章节来渲染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气势、布局,最后把焦点引向了牛顿墓。

其实,牛顿的墓并不像丹・布朗所描述的那样难找。我进入教堂后,由北向南径直来到教堂的正殿,没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隐藏在高大雄伟的镀金圣坛一侧的牛顿陵墓。这是一座用黑色大理石建造的庞大石棺,他的塑像斜靠在石棺上,肘部枕在他最伟大的作品《论神性》、《论运动》、《光学》和《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上,他的脚边站着两位张开翅膀、手拿书卷的天使。在他身后耸立着一座金字塔,塔面上镶着一个圆球,圆球之上塑有一位天文女神,其势其态,似乎是正驾驭着这个圆球向前运动。

我所看到的牛顿墓与丹・布朗描写的几乎是一模一样。不过,我在石棺的基座上注意到了被布朗忽略了的墓志铭。其大意如下:这里长眠着艾撒克・牛顿骑士,他强劲的思想近乎神性。他探索神圣数字的来龙去脉、彗星的路线、大海的潮汐、光线的差异,还有色彩调配的比例等先前学者们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在对自然、古物以及《圣经》的研究中,表现出了勤奋、敏锐与忠实的品质。他用自己的智慧为伟大与慈爱的神的王权辩护。他用简洁的方式阐述福音。如此伟大的人曾经生活于世间,是众生的骄傲。他生于1642年12月25日,卒于1727年3月20日。

看完这些铭文,使我联想起曾经浏览过的牛顿传记:他出生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中年时,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国会议员,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他不时表示出对科学领域的厌恶,并在晚年时开始致力于神学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撰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看法。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作为他的仆人来敬畏他、崇拜他”。看来,《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之所以把他放进故事,担任隐修会大师的角色,也许正是看上了他的神学及其信仰背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