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音乐杂志的前世今生

2006-03-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平客 我有话说

美国老牌音乐《滚石》杂志的中文版出街了,挂在报刊亭一望无际的纸堆上,耀武扬威,雍容华贵,好不风光。看得出来,中文版的《滚石》希望两手抓两手硬,本地化与国际化的矛盾统一在创刊号中有所体现,只不过看上去它深一脚、浅一脚,多少有些跛足。借了《滚石》这个名头的光,你当然会感觉到它的厚重,光说那些珍贵

的图片资源就把其他音乐期刊比了下去。可另一面呢,唱片市场本是一本音乐杂志赖以生存的基础,可我们这软塌塌的唱片市场,让《滚石》蒙上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一个靠BT、电骡或打口当然还有盗版维系的唱片市场上,一本音乐杂志的命运大体上逃不脱苍凉背影的结局。

音乐期刊当然是办给乐迷看的,可中国到底有多少狂恋音乐的乐迷呢?蔚为壮观的“玉米”、“凉粉”们需要的不是音乐而是娱乐。《当代歌坛》的经久不衰就是最好的证明。创办十几年的《当代歌坛》是中国最早的粉丝期刊,在粉丝群体连同这个词汇正在被慢慢创造的日子里,哈尔滨的这本杂志早就摸透了粉丝消费心理学的奥秘,拼贴出中国音乐期刊的No.1。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是靠打资讯时间差这张牌过日子的,内地与港台音乐资讯的时间差给他们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靠着这样的“独家猛料”把成千上万的粉丝前辈们撩拨得春心荡漾、美不胜收。而它自己也在此期间完成了资本积累,逐渐加入自采、原创的素材,缔造了它今天辉煌的业绩。当然,对于那些狂恋音乐的乐迷而言,他们大体是不屑于读《当代歌坛》的,其实人家《当代歌坛》也从没打算立什么牌坊,这本杂志从不标榜什么音乐的高深与奥妙,它就是规矩本分地加工生产着粉丝们需要的饲料,且与时俱进地不断对饲料进行着改良。于是,它成功了,而且成了十几年来,中国音乐期刊变迁中屹立不倒的英雄。

《当代歌坛》身处哈尔滨,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建立了它特有的“大嘴”商标形象,也在近几年延伸出专门以欧美流行音乐资讯为内容的《轻音乐Hit》和以日韩流行音乐资讯为内容的《轻音乐Cool》,这样的产业规模让哈尔滨俨然成了中国音乐期刊的基地之一。如果以地标来审视,中国音乐期刊还有一个神秘地带:石家庄。这个距离北京不远的小城竟然卧虎藏龙般坚毅地耸立着两本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摇滚期刊――《通俗歌曲》和《我爱摇滚乐》。《通俗歌曲》由80年代的歌本型杂志变身为一本以摇滚乐文化为核心的杂志,这几年逐渐成为摇滚青年必不可少的读物,说它是中国摇滚第一刊并不为过,尽管在内容及品质上还显单薄,但无论从资讯量还是指南性上看,它都是一本尚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杂志。尤其是这两年每期附赠的CD,选曲方面还算多元丰富。另一本《我爱摇滚乐》则是一本“生猛”的杂志,印刷粗糙,内容却很贴近摇滚乐的内核,在音乐期刊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异类。读了这些年,我经常生出一个念头,这才是中国样本的《滚石》杂志,鲜活、有力,和早年的《滚石》一脉相承。当然,现在的《滚石》老气横秋,早就成了让人昏昏欲睡的老年读物了。

提到中国的音乐期刊,不得不提如今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的《音乐天堂》,尽管它现在还不死不活地偶露峥嵘,但到底已是个垂垂老妇,在耸立的期刊森林里睁着惺松的睡眼。不过早年,它曾是许多大学生的榻上读品,为欧美音乐在中国的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只可惜,《音乐天堂》未能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采取应变措施。这本有声书与其他杂志不同,它本来就是以CD附带书的形式投放市场的,90年代,它所收入的“稀世金曲”遍寻无踪,而现在,互联网这个怪兽来了,谁的ipod里怕是都装着几百本《音乐天堂》推介的歌曲。想起去年,《音乐天堂》出了创刊十几年的纪念特刊,厚厚一大本,附带2张MP3光盘,售价不菲,我还是咬牙买了下来,为的是某种纪念吧。

这些年,间或有人对中国音乐期刊市场抱有幻想,试图?这趟混水,于是有了死在沙滩上还拖欠很多稿费的《V音乐》,也有号称笼络中国100万小资青年的《非音乐》,总体上这类不伦不类的音乐期刊因其定位的模糊不清变得不三不四,在我看来,是谁先死谁后死的问题罢了。反而是小众音乐期刊这两年发展颇为稳定,这与传媒市场的分众态势有很大关系。比如专门办给重型音乐爱好者的《重型音乐》,这类杂志都有着极为稳定的阅读群体,他们是这类音乐的发烧者,自然也就对期刊市场上唯一的同类杂志宠爱有加。

还要顺便提一下古典音乐期刊,我听古典音乐拉拉杂杂,并不系统,连古典乐迷都称不上,但因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这些年也十分关注古典音乐期刊。三联的《爱乐》从小开本起步,经历了几次变化,如今变得有些食之无味。上海的《音乐爱好者》大有英国《BBCMusic》的风范,每期附赠的CD也多有意外收获,实属音乐期刊的海派代表。去年底,老牌古典音乐杂志《留声机(Gramophone)》进入中国市场,与《人民音乐》联手,试图打造出中国古典音乐期刊的王牌。与流行音乐或摇滚乐期刊相比,古典音乐期刊在中国有更为稳定的消费群体,同时,BT、电骡或打口、盗版对古典音乐的冲击远没有流行音乐、摇滚乐那么严重,音乐期刊赖以生存的唱片市场良性很多,自然,其前景要乐观许多。

回头再说说《滚石》中文版,不管它的未来在我眼中如何暗淡,但在这个消费主义的年代,奇迹无处不在,换言之,也许它能以时尚类期刊为标杆,在萎靡的音乐期刊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来,当然,那样的话,它的核心一定不是摇滚,也不是文化,更不会是叛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