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俄文学交流期待重塑辉煌

2006-03-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晋悦 我有话说

“尽管相互是邻邦,但是中俄两国相互认知的程度甚至还停留在50年前”,这是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于3月20日在“俄罗斯新闻中心北京启动”仪式上,对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状况的评价。他希望,通过今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和明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的一系列活动,增进双方国民的了解与沟通。

据悉,在中国的“俄罗斯年”框架内,出版和文学方面的交流活动将纷至沓来。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京的当天,俄罗斯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俄文图书展开幕,200余种近几年在俄罗斯出版发行的中国书籍在北京新闻大厦展出。近期,俄罗斯作家协会将向俄罗斯文学的资深汉译者颁发奖章和证书。8月底,俄罗斯代表团将作为主宾国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据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工作人员葛宁介绍,“俄方今年参展的官方代表级别很高,展位面积共计1000多平方米”。另据俄新社透露,BIBF上将有100多家俄罗斯出版社和8000多本书籍参展,届时还将有20多位俄罗斯作家访华,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当今风格各异的俄罗斯文学流派。在中国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推出一部俄罗斯当代作家作品的大型合集,由俄方提供选题和原文,中方负责翻译,将在今年5月面世。另据了解,国内其他一些出版社也正与俄方积极接洽合作事宜,而一些文学杂志会推出俄罗斯文学专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刘文飞指出,中俄双方的文化交流在20世纪曾有一个特别辉煌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但苏联文学被大规模引进到中国,中国现当代文学也被大量介绍到苏联,鲁迅、茅盾、巴金、艾青等在当时都曾拥有大量苏联读者。但不久以后,随着中苏关系走向破裂,双方的文学交流急剧缩减,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这一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刘文飞说,“今天,在俄罗斯的图书市场,孔子、孟子、老子的作品几乎家喻户晓,从《诗经》到《红楼梦》,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大多都有俄译本,但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俄译本却并不多见”。今天的俄罗斯作家所关注的主要是俄罗斯的现实,其次是西方的文化,然后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应该说他们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关注是不够的”,刘云飞说。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王蒙、张洁、冯骥才等人的作品都先后在苏联或俄罗斯面世,但总体上,俄罗斯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的规模都非常小。值得庆幸的是,俄罗斯今天仍活跃着一支对中国文化有很深感情的汉学家队伍。据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称,俄罗斯每年出版研究中国的专著有70多部,俄罗斯汉学家分布在从莫斯科、圣彼得堡到伯力和海参崴的近50余家研究机构中。

同样,俄语文学在中国也遭到冷遇。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版权主任李迎庆表示,从中图公司的统计数据看,1999年至今,中俄的图书版权交易非常稀少,尽管版权部曾几次向国内出版社推介过俄版图书,但都少有人问津。因此,中国读者对俄罗斯文学的了解似乎还停留在多年以前的水平上,对俄罗斯国内文学研究的新进展,对俄罗斯当代蔚为壮观的后现代文学潮流及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成就,都缺乏了解。刘云飞认为,面对当代俄罗斯文学多元局面,整体把握和系统译介难度日益增加;另外,英语文化做为强势文化占据了国内引进翻译的相当份额,俄罗斯文学变成了“小语种文学”,已被边缘化;还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际声望的下降间接地影响到其文学和文化的辐射力。“尽管国内的俄语文学翻译者和研究者,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把俄罗斯文学现状完整、及时介绍给了国人,但是很多出版社考虑到经济效益问题,表现得并不积极。”

有关专家认为,“俄罗斯年”的到来为改变中俄文学和出版交流的冷清局面提供了一个契机。鉴于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并且当前两国之间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日益趋热,两国之间在文学、出版领域的合作是大有可为的,对于中俄两国的出版界,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俄罗斯年”部分文化活动

“俄罗斯艺术300年: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珍品展”3月21日-5月,北京,中国美术馆

“开放的俄罗斯:当代艺术展”3月21日或22日,北京,中国美术馆

俄罗斯国立模范大剧院演出团体在“俄罗斯年”开幕式上演出3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俄罗斯影片回顾展4月-5月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品展8月/9月-11月,北京,故宫

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藏出土文物展5月底-8月,北京,西安

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在3月20日举办的“俄罗斯新闻中心北京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田俊/摄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