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李海文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48.00元
长征胜利距今已有70年。70年来,相关的图书已出版了很多。其中,最
1936年8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出征稿信:“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断。文字只求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同时,军委还向各部队拍发电报:“望各首长并动员与组织师团干部,就自己在长征中所经历的战斗、民情风俗、奇闻轶事,写成许多片断,于九月五日以前汇交总政治部。事关重要。切勿忽视。”
一声令下,董必武、李富春、张云逸、徐特立等领导同志带头拿起了笔,作政治工作的陆定一、肖华、王首道等也身体力行投入写作。虽然陕北地瘠民穷,连纸张都难以找到,但许多操枪杆子的人――如张爱萍、杨成武、耿飚、周士第、陈士榘等,还有很多刚从墙报上学会认字的普通战士――还是拿起了笔杆子,在林野中、星月下开始写文章。到1936年10月底,200多篇文章汇总到了一起。编者从中精选出100篇文章、近40万字,编成了《二万五千里》一书。编者为了存真,除笔误和特别不妥的句子加以改正外,绝不滥加修改。
该书编好后,只有一本存于总政治部宣传部,仅供借阅。1942年底,该书才有机会和条件付印,书名改为《红军长征记》,上下两册。当时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印书用的是粗糙的草纸,不易保存,数量很少。据说,目前世上仅存五六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展现的长征似乎与现在一般人了解的长征颇有不同。书中很少涉及党的领袖人物,即使提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彭德怀的名字,也像谈到其他战友一样随便。行军路上,普通战士随意走进领袖人物休息的房间问路。朱德炒猪肚子,大家在一个锅里吃。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炮攻泰来圩,高举破了的帽子大喊:“冲呀!冲!”书中也基本没有涉及党内斗争。这是因为党内斗争主要在高层进行,如俄界会议《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只发给中央委员。不断强调党内斗争、路线斗争还是建国后,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事情。
“星火燎原”和“红旗飘飘”两套书大谈长征的艰苦,以至于人们一提起长征,马上想到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皮带,想到“高原寒,炊粮断”。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中呈现的长征虽然是艰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如周士第的《吃冰激凌》一文,写“过雪山”的经历,但没有提到严寒、空气稀薄、高山反应,也没有写战友的牺牲,而是写道:“我们周围的雪,洁白得十分可爱,令人回忆到‘踏雪寻梅’的古典,而兴叹――白雪真可爱,可梅花何处寻!?同时又添了人类‘盛夏赏雪’的乐趣。萧劲光同志提议吃冰激凌,全体赞成。”于是陈赓、宋任穷等纷纷解下茶缸,挖底层的雪,再拿出糖精来“共产”。大家赞美这“冰激凌”比南京路冠生园、安乐园的还甜美。之所以会这样,与写作的时间有关。1936年,红军在陕北生活虽然艰苦,但能以苦为乐,苦中求乐。而建国后,长征老干部生活安定、幸福,今昔对比,回忆时自然大谈艰苦,更何况这种回忆并不仅为了纪念,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教育年青人继承革命传统。
图文并茂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众所周知,除二方面军保留了几张照片外,红军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图片资料,耿飚沿途拍的照片亦毁于战乱。但是红军里人才济济,例如黄镇参加革命前是美术教员,曾师从刘海粟、潘天寿。长征途中,他创作了24幅写生,成为记录长征的形象史料和珍贵艺术品。本书用了其中的19幅。画是当年所画,文是当年所写,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另外,书中还收录了张爱萍上将之女张小艾前些年重走长征路拍摄的近百张图片,以及斯诺当年所拍的一些照片,亦弥足珍贵。
该书也不是没有缺憾。1942年出版的《红军长征记》有6个附录:《红军歌曲》、《重要战役的英雄姓名录》、《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经过名山著水关隘封锁线表》、《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所经之民族区域表》、《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行军和休息的时间统计表》。这6个附录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只采用了《重要战役的英雄姓名录》,其他附录因为篇幅所限不得不割爱,成为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