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迪・史密斯 |
扎迪・史密斯1975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威勒斯顿,父亲是一个英国白人摄影师,母亲是有牙买加黑人血统的心理医师。1997年,年仅21岁的扎迪以25万英磅的高价与企鹅签约两本书,那时她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剑桥大学学生。两年半后,她的处女作《白牙》(2000)出版,顿时好评如潮,当年就获得英国橙子小说奖和美国全国书评奖提名,并一举夺得《卫报》处女作奖、英联邦作家处女作奖、和BT艾玛奖(“族群和多元文化媒介奖”的简称)的最佳小说和最佳女新人奖等一系列奖项,评论界甚至还把她与英国后殖民文学“教父”萨尔曼・拉什迪相提并论。
长篇小说《白牙》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扎迪在书中采取了多重视角的写作手法,分别从三代英国移民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交叉透视他们在英国的艰难生活和复杂心理。故事是从英国白人阿奇的自杀场面开始的,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出扎迪幽默诙谐、轻松搞笑的笔风。刚刚离婚的阿奇自认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决定在自己的车内自杀,却因汽车停在卸货通道上而被人阻止。随后,他驱车兜风,在一个嬉皮士聚会上遇见刚刚放弃宗教信仰的牙买加女黑人克拉拉。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不久即成婚。当男傧相的萨马德是孟加拉移民,二战后来到英国,在饭店里当个低薪的侍者。生活的坎坷和种族间的歧视使萨马德产生了错位感和失败感,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孩子――米拉特和马吉德――的身上。几年后,萨马德遇到白人女音乐教师珀琵,与她发生了短暂的婚外情。这段恋情使萨马德感到自己被白人文明腐化了。为了保护孩子不受污染,他决定把他们送回老家。后来由于缺钱,只有马吉德被送了回去。孩子们长大后,米拉特参加了一个激进的伊斯兰宗教组织,马吉德变得比英国人还英国人,萨马德的希望彻底破灭。与此同时,阿奇的女儿艾丽也长大成人,她对自己的混血儿身份从厌恶差异到认同差异,反映出多元文化时代民族间的冲突和融合。
《白牙》凭着它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漫长的历史跨度和对移民生活多角度多方位的描述,被评论家誉为“当代英国多元文化的代言书”,扎迪也因此成了“种族、年轻、女性”这些名词的代言人。一时间,她成为各大报刊理想的版面人物,财富和名誉接踵而来。小说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并在2002年夏天被改编成电视剧上演,扎迪还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不久,美国PBS也播出了这部电视剧,扎迪随后到美国签名售书,从此扬名美国。
此后,扎迪一发不可收拾,新作不断问世。2001年,她编辑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情欲》。2002年,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卖签名的人》出版。这部小说以买卖名人签名的犹太青年亚历克斯追寻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著名影星基蒂・亚历山大的签名为主线,探讨了名誉、死亡、幻想与现实、人性黑暗面等严肃主题。评论家认为,书中所描述的犹太民族特征深刻真实,正是这个优势为扎迪同时赢得了美国和英国读者的喝彩和支持。2003年,《卖签名的人》夺得犹太季刊小说奖,并进入橙子奖和《星期日时报》青年作家奖最后候选名单,扎迪也被《格兰塔杂志》评为英国20位最佳青年作家之一。这一年,扎迪还为美国年轻作家18篇小说的短篇小说集《烧伤的美国孩子》写了序言,足见她在美国的深远影响。
2005年,扎迪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论美》出版后,很快就被列入布克小说奖最后候选名单。这部小说在结构上模仿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霍华兹庄园》,但轻松调侃的语调仍然是扎迪特有的风格。故事围绕贝尔赛和基普斯两个家庭展开。这部关于婚姻伦理、身份危机、政治立场、宗教狂热和种族间文化冲突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探讨美的真谛的作品。扎迪对美国人和美国生活的生动描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这部小说在美国获得成功。
扎迪・史密斯进军美国文坛的路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她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命运的垂青。18岁时,她就已经完成了对自己所喜爱的大作家如福斯特、塞林格和冯内古特等人的写作技巧的研究。在创作《白牙》时,她足足有两年时间闭门锁居,埋头写作。正是这样的刻苦努力,加上她非凡的天分,才造就了她。目前,她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现代欧洲小说。她的新书《失败更好》预计在今年出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扎迪・史密斯都是一个值得我国读者和评论界期待和关注的英国黑人青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