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乡村小说的新视野

2006-03-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路侃 我有话说

2005年的文学,乡村小说是一个突出的亮点。不仅是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全部中篇作品――《玉米》、《松鸦为什么鸣叫》、《好大一对羊》、《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都是乡村小说,而且因为这一年不少中短篇新作,如陈应松的《火烧云》(《北京文学》2005年第2期)、《太平狗》(《人民文学》2005年第10期),孙惠芬

的《天河洗浴》(《小说月报》2005年第8期),夏天敏的《利民闸》(《大家》2005年第4期),葛水平的《浮生》等作品,让人们领略到乡村小说新人的锐气、新作的不凡。这些作家与另一些坚持在乡村小说中耕耘的关仁山、刘玉民、王祥夫、董立勃、宁夏“三棵树”(陈继明、石舒清、金瓯)等人的创作一道,展现了新世纪新一代乡村小说作家的有力阵容正在形成,也展现了新世纪乡村小说新人创作表现出的崭新视野。

首先,2005年的乡村小说在反映农民的物质生活境况的同时,比以往的乡村小说更多地关注了处在变革环境中的农民的精神世界。孙惠芬短篇小说《天河洗浴》以细腻的叙事和细节写出致富过程中农民的不同心理。小说写农村姑娘吉佳和吉美双双进城打工,吉美靠长得漂亮过上另一种生活,过年时给家里带来很多礼物,这给长相一般,只靠双手劳动没挣多少财富的吉佳造成很大压力。但是两个姑娘在澡堂中相遇时,吉美却对吉佳说“我真羡慕你,你多好!”误以为受到挖苦的吉佳突然看到吉美胸脯上的道道伤痕,彻底呆了。吉美哆嗦着说,“我根本就不想再回去,可是,我妈不让……”小说以姑娘家长对财富和所谓城里生活方式的相互攀比为背景,以农民生产力中的弱者为主角,揭示了农民致富路上鲜为人知的心灵伤痕,客观上提出了如何从精神、舆论、价值观上关心扶助农村青年走好人生之路。

其次,2005年乡村小说不仅从经济视角,而且深入到社会和政治层面揭示农民贫困问题及其解决。陈应松和夏天敏的小说都有这种特点。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农村小说,颇有些严峻而奇绝。一如他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松鸦为什么鸣叫》,新作《火烧云》和《太平狗》中的农民,也是一种严峻的形象,使人领略到这位乡村小说新人善在奇绝处写农家事的特点。《火烧云》通篇写干旱,一开始就旱得让找水背水的人看到一群野猴渴得把牙齿扎进了桦树干,拼命吮吸里面的桦树汁,结果牙齿带血栽进了树干。在这样严峻的生活环境下,村里还存在欺男霸女的恶势力,村干部工作不得力,落后文化支撑着生产力。小说通过一个扶贫队员的视角,反映出农村基层干部的作为、农村文化环境先进与否,是农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的关键,鲜明提出了扶贫的关键在人,在于扶志扶正,在扶贫中更要扶持正义。扶贫队员龙义海靠传播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宣传法律的作用,帮助一肚苦水的农民找回做人的尊严。夏天敏的《利民闸》故事有几分荒诞,实际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小说写一个农民不是为自己办事难,而是为群众,为公家办事难。一个农民司机要用自己的钱为村里的河道修一座闸,家人不赞成,干部也觉得是个天大笑话,以后觉得可以当作政绩来鼓励,出了问题又想推卸责任。在一种荒谬中批评了某些城里干部长期积淀的对农民、对非公经济的轻视、不信任,对群众利益的轻视。短篇小说《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2005年11月10日《天津日报》)则从正面表现了党的富民政策对农民人心,对基层农村工作产生了多么积极的影响。小说由一个独特的细节构成。乡粮站验粮员甄大牙因验收公粮负责而得罪了不少农民,他家房上经常遭到农民抛来砖头的袭击,房瓦屡遭破碎,工作负责的甄大牙身心疲惫,不想干了。但是2005年春节,粮站站长带着慰问品来看甄大牙,告诉他从今以后公粮全都免交了,从此再也没人砸你家的瓦了。甄大牙激动得跑出屋,捡起一块砖头,自己抛向屋顶,和站长、村长听到了最后一次屋瓦的碎裂声。生动反映了农村长期支持城市时期,鲜为人知的农民心理状态和减轻农民负担以后的农民心理变化。

第三,2005年乡村小说表现出突出的公民意识,对农民公平和平等的意识,以及执政为民的强烈责任感。《火烧云》中的扶贫干部龙义海是县城里的普通干部,虽不富有,但有工资,生活安定,衣食无忧,来到贫困村扶贫纯粹是尽义务。尽管他的力量很微弱,甚至连村长都瞧不起他,说别人扶贫带抽水机,你们只带了二十几件小裤头,但他凭着对农民纯朴的平等爱护感情,凭着对邪恶势力欺压农民的义愤和正义感,义无反顾地站到了维护农民利益的最前沿,令人想到鲁迅小说中的“刑天舞干戚,猛士固常在”,最终却被象征落后文化的求雨龙火引发的山火所吞噬。作品再次以严峻的形象提请人们关注农民,关心农村扶贫。《太平狗》通过一条忠诚不渝的狗跟随主人进城打工的经历,描写农民工程大种打工遭遇的种种艰难。狗是一条优秀的神农架猎狗,但在城里却屡遭厄运,甚至险些被宰杀,居无处所,食靠抓老鼠拣垃圾,还不如在山里。主人遇到城里人种种歧视,连流浪汉都不愿与带着狗的他挨在一起。主人为了顺应城里的生存,终于离狗而去,也最终导致了他的厄运。狗在历经艰辛中,遍体鳞伤,像一只纸糊的架子,回到故乡。主人却在不法包工头的非人待遇下染病而亡,无人知晓。小说的视角是独特的,故事也是奇绝,以极致的形式表现了农民工权益问题,更反映了城市农村长期二元结构中形成的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心理对农民的偏见,提出了社会和人们生活都应该公平对待进城农民的问题,给人振聋发聩的感受。

此外,《风骚的唐白河》(王建琳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2005年为数不多的当代农村生活内容长篇小说。作品以充沛的感情描写了基层农村干部和农民建设家乡的火热生活,特别是小说主要塑造了两个党的农村基层干部的鲜明形象,写出他们在农民最需要的时刻,铁肩担道义,置个人感情冲突于后,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发展之路。两个农村干部所显示的胸怀和叙述者对人物生活的开阔理解,是乡村人物性格塑造的闪光处,也是近年乡村小说创作中值得称道的。

乡村小说佳作在文学创作中的突出,反映了作家对农村农民的重视,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是不是在重视表现农村农民生活面临的问题时,关于正面的价值理想,关于理想的农村人物,关于优秀的农村和民族文化资源,表现还不够丰富。同时在文学的传播上,限于一些条件,乡村小说佳作更多是引起社会对“三农”的关注,而与农民的交流还很有限,尤其需要改善,应该让农民群众更多了解乡村文学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