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获奖作品应走近群众

2006-04-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河南省周口师院 薛峰 我有话说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有许多文艺界委员都认为,目前一些文艺创作部门的创作思想还停留在“获奖”上,对如何将文艺作品推向市场服务群众思考得不多。这种只为获奖而不走向市场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数以千计的获奖作品神秘“失踪”。

有人粗略地估算,目前,我国一年获奖的各种门类的节目累计

有七八百个,这其中当然有许多优秀作品,因为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受到了群众喜爱,也因此得到应有的奖励。但其中也有不少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政府是投资资本,领导是基本观众,获奖是根本目标,仓库是最终归宿。所以,由此诞生的作品对市场和观众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尽管表面上看来某某文艺部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又得到了国家的什么奖励,又被评为什么先进的典型等,这样一年下来搞得也轰轰烈烈的。可是,我们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文艺创作不应该是以评奖为目的的,评奖的繁荣不代表创作的繁荣。

其实,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凸现了我国对文艺作品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创作东西都是给评委看的,想方设法取得评委的好感。他们片面地认为,评委说好,那么这部作品就好,如果能获奖了,那就证明它有巨大的价值。可是,获奖之后呢,这些作品就成了案头上仓库里的收藏品。所以曾有人对这种“贴近获奖”的文艺作品戏称为“三场戏”,即彩排一场,评奖时为评委演一场,得奖后给领导演一场。事实上,任何文艺作品都不仅仅只具有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还应该有它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那么,它的实在用途在哪里展现呢?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推向市场,走进群众,接受人民的评判,服务广大观众。也只有这样,作者在创作前会走进群众,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而在创作完成后,还会走进群众,接受他们的评议。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品,才会成为经典,比获得什么奖励都要重要。

几十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就提出了文艺要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所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掉了文艺的生命价值所在。老百姓的夸奖,才是最有影响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