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朱伟的“作家笔记”

2006-04-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杨传凤 我有话说

《作家笔记及其他》,朱伟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23.00元

提起朱伟,也许非文学爱好者们未必熟悉。1968年,朱伟上山下乡来到黑龙江建设兵

团,开始在田间道埂进行小说写作。1978年起在《中国青年》杂志当记者,并采访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3年起在《人民文学》当编辑,1993年起任《爱乐》主编,1995年至今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正是这些阅历,使朱伟拥有丰富的文学理论和深刻的社会体验,以及对生活的广泛关注。而这些在其随笔代表作――《作家笔记及其他》的字斟句酌中都有所体现。

《作家笔记及其他》一半是作者写于80年代的7篇作家论及一篇记洪晃;另一半是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有关品质”专栏上的文章,这些系列文章又被称为是“熔时尚与文化于一炉,在白领知识层和文化界具有颇强的反响和固定的读者群”。

然而,《作家笔记及其他》并非专为白领文学爱好者们所撰。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练就一双辨别贤愚的法眼,而作者堪称“伯乐”之典范。因此,细读“作家论”,就可对其慧眼识珠之境界管窥一二。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纯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作家们的气质性格、为人处事、人生经历等方面入手,一步一步地接近着林斤澜、刘索拉、史铁生、余华、陆星儿、阿城等作家们的生活状态与心路历程。他是在描写一群作家,可所有读者都会因为他的描写而情不自禁地反思自己的状态。如描述刘索拉,“她明白这些东西(指抽烟喝酒)对于她来说,其实只是一种行为的使用,它们跟她的内在状态是一整套完全错齿的编码。她使用它们来排遣自己的压抑,又使用它们来隔断那些从她内心经常绵绵不断地冒出来使她痛苦的情绪”。

朱伟对作家们各自的代表作的分析也相当精当到位。他在每部作品的构思、表达方式、思想内涵等方面给读者的阅读进行了专业指导;同时在对一部作品进行分析时又不局限于作品,而是结合作家们的创作历程来分析,让读者获得立体式的丰厚信息。这样也突出了作家们与其作品的天然联系,使得不管是对于作家还是作品的描写都变得有血有肉,情感充沛,因前呼后应而显得荡气回肠。

此外,在本书中,作者的研究还涉及了历史、音乐、民俗等领域。他在这些方面的探讨既深得要领,又有所突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对袁崇焕、杨贵妃、宋玉、曹植等历史文化名人进行独树一帜的评析时,根据历史,旁征博引,无处不流露着一种信手拈来的潇洒。

在音乐鉴赏方面作者也是颇有见地的(其化名林逸聪编著的《音乐圣经》确实也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的“圣经”)。本书中就收录了《为什么需要圆舞曲》、《巴赫和他的“催眠曲”》、《战争安魂曲》等数篇。理性而诗意的笔下,是历史、音乐家、音乐三者的完美融合;散文式的乐曲赏析就如同一首首名曲一般一波三折而又含蓄隽永。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音乐素养,对于读者了解音乐家与音乐,提高艺术修养也有较好的启迪作用。

如今,在这灰雾浓重以致让人焦躁难安的日子里,在这人文素养越来越不被重视的日子里,人们需要的正是这样如同香茗一般清新而深沉的文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