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
风险社会是近些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比较流行的一种理论。因其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风险社会正在逐渐超越经济语义成为公共话语。张海波在《江海学刊》2006年第2期撰文认为,由于风险社会理论本身缺乏实践性,更多的讨论将围绕公共危机展开。作为风险社会的实践
工程哲学就是发展哲学
沈珠江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撰文认为,人类发展是生物进化的继续,人类发展中的工程活动和生产活动与生物进化中的变异和遗传有相似之处。工程是有目的、有组织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工程活动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策划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工程哲学的内容包括目的论、关系论和方法论。工程活动的目的是提高生产力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之间应是串联的关系,而不是并联的关系。同时,工程也不是单纯地意味着“建造”,而应理解为“改进”、“改善”、“改造”等。例如环境工程改善了水质,很难与“建造”联系起来。特别是一些社会工程,例如“希望工程”,更应这样理解。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
杨春时在《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撰文,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界定文学思潮概念,并且重新叙述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历史。认为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启蒙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否定性回应。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和新时期文学思潮属于启蒙主义,革命现实主义本质上是新古典主义,而在“五四”以后和新时期也产生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