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想起这两天正闹得沸沸扬扬的“同命不同价”。好不容易有个地方出台一项似乎是“同命同价”的规定了,可仔细一看,却看出了“注水”与“附加值”。而那“附加值”所体现的,又正是“同命不同价”之所以产生的根基:你生在哪里。这个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在这个号称已是21世纪,人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不能不说是种深深的悲哀。
这里就应该提到“人的价值”。一个人,无论他来自乡村还是城市,只要他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他就应该享有最基本的权利。而平等,就是这些权利中不能漠视的一项。就在我们尚且在讨论“同命不同价”时,我们来看这本《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不由让人陡生今世何世之感。这样的比较也许是不合适的,但笔者却想说,这本应急手册所彰显出来的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的尊重应该成为一种社会的主潮流,应该纳入到社会的正常轨道中。一个北京的市民需要这种尊重,一个来自偏远农村的农妇同样需要。
一本手册让人看出了这宝贵的“尊重”。在我们太长太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尊重”像珍珠一样宝贵而且稀少。但社会终究滚滚向前发展,这本小小的手册也让人读出几许底气: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同命不同价”这类的争论就像我们讨论人到底应该不应该喝水一样让人觉得突兀。我们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而这天,也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