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文学的特征是“文化的无臭性”,因为它已经把日本的元素统统去掉了。 四方田犬彦明治学院大学教授
本报特
约记者戴铮报道 1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者日前齐聚东京,出席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主办的“围绕春树的冒险――世界如何解读村上文学”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对于“无国籍”的村上文学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600多名村上迷参加了这一盛会。
据《读卖新闻》报道,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在著名的东京大学驹场校区举行,担当召集人的是东京大学的柴田元幸、沼野充义、藤井省三教授和明治学院大学的四方田犬彦教授。与会的18位翻译家包括杰・鲁宾(Jay Rubin,美国)、金春美(韩国)、赖明珠(中国台湾)等人,均为各语种翻译村上文学的大家。诚如沼野充义教授所言,同一位作家如此众多的译者齐集一堂,在日本文学界尚属首例。
本次研讨会交流的重点在于村上文学何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文学”,被全球越来越多的读者所接受。美国作家理查德・鲍尔斯(Richard Powers)在基调演讲中说,村上文学的关键词是“世界共有”和“自我镜像化”,描绘的是一种“现实与想像的境界都颇为稀薄的现代生活”,所以能够超越国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波兰译者安娜・泽林斯卡(Anna Zielinska)也认为,村上文学具有无国籍的普遍性,若把主人公的名字换掉,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能通用。而四方田犬彦教授则将村上文学的特征归结为“文化的无臭性”,因为它已经把日本的元素统统去掉了。
来自法国的科琳娜・阿特兰(Corinne Atlan)说,《海边的卡夫卡》法文版自今年1月出版以来,销量已达4.8万册。她认为,村上作品对西方读者的魅力是其统一的文体韵律,有一种近于西洋语言的感觉。村上热在德国则始于2000年6月,当时有电视书评节目围绕《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究竟是文学快餐还是“高度情欲化的小说”,展开了激烈争论。村上春树的作品迄今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前不久作家本人还获得了卡夫卡奖,种种迹象表明,村上热有从亚洲向欧美加速蔓延的趋势。
韩国的金春美表示,与听到披头士乐队就能意识到这是英国人的作品不同,村上春树令人无法感觉到他的日本国籍。由于历史的原因,韩国人对日本文学有一种“抵抗感”,但村上打破了这种僵局。香港岭南大学教授梁秉钧则强调,文学作品与作家本人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从成名作《且听风吟》到最近的《天黑以后》,村上始终“脚踩着对中日战争的持续记忆”,因而他并非是个单纯全球化的作家,也并没有忘记“亚洲的视点”。
谈到翻译问题,20年来翻译了近30部村上春树作品的赖明珠感慨良多。她说,尽管作品中有不少汉字,看上去很容易翻译,但要准确译出代表外来语的片假名,难度确实不小,那些频频出现的爵士乐曲名和菜肴名称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查证。鲁宾则认为作品中的片假名大多源自英语,翻译起来最为简单。他曾译过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相比之下,翻译村上并不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