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阁”系列中,《地域的等级》、《人神之间》、《土地象征》三本书的研究课题是对老一辈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许?光、田汝康所做田野调查的“再研究”,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它可以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一个接续,为理论之间展开对话提供可能,使学术研究不致成为各说各话的孤芳自赏。这三本学术原创图书被
这套丛书的组织策划问题以及各种杂务、烦事,主要由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潘乃谷教授负责。潘老师一直密切关注着学界的动态,积极培育年轻人,给年轻人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身体力行地推行着费先生的思想,甘愿为人梯,提携后辈。对编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都认真听取,积极配合。为了丛书的出版,她投入了多少心血,没有人知道。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认真负责、不计报酬,这使我想起了费孝通先生曾自称“魁阁的总助手”。
从事“再研究”的《地域的等级》、《人神之间》、《土地象征》三本书,贯穿着“魁阁”精神。自课题酝酿之初,它们就与“魁阁”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浸润着“魁阁”精神。从论题的提出,到试调查,再到论文框架的形成,直到最后的写作,这期间,费先生不顾事务的繁忙,都亲自给予了指导,指导老师王铭铭教授也深入到田野地点与三位博士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厘清研究思路。在费先生及指导老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魁阁”时代的遗风,感受到“师何以为师”。这三本书的选题报告,是在费先生一直十分热衷并希望推广的“席明纳”(seminar,读书会)中提出来的,广泛采纳了师友们有益的意见、建议,反复修改而成。如“魁阁”时代张之毅的《易村手工业》在“席明纳”中反复锤炼走出来一样,这三本书是个人创造性与集体讨论启发相结合的结晶,相信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地域的等级》、《人神之间》、《土地象征》三本书的作者在与编辑互动中表现出的严谨治学精神,给我触动很大。在书稿编辑阶段,三位作者一直积极配合,全程参与。《人神之间》一书由于调查的是傣族的村寨,少数民族语言问题很突出,作者褚建芳对文中大量的傣族语言进行了细致的解释。由于书稿篇幅很大,照顾不周,他忽略了一些用语不统一的问题。经过编辑指出问题所在后,他主动要求把书稿看两遍,举一反三,对书稿进行了更细致的加工。《土地象征》的作者张宏明在编辑退稿修改后,自己亲自把书稿送到出版社,面对面与编辑进行现场讨论。编辑提出书中引用资料的计算错误,他虚心采纳,并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做了注释,避免读者产生歧义。他们对书稿的认真修改,与时下因为评学术职称而急急忙忙出书的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费孝通先生在创建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时,就种下了在他心中保持着“鲜红记忆”的“魁阁”精神,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界产生一些影响。“魁阁”系列的出版,也许不能改变什么,它只是表明我们还没有放弃理想,在默默中有一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