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内涵及其变迁
孙秋云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撰文指出,“文明”,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也指具有自身特定生产方式
“五四”时期激进反传统主义的诞生
唐海华在《新视野》2006年第2期撰文指出,近代西方的入侵引起了中西之争,更引起了古今之争。在思考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以思想文化解决问题”的主导下,对传统和现代进行了形式主义的比较,导致对传统做简单的整体性肯定或否定。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使得知识分子很容易从保守的立场转向激进反传统主义的立场。今天,在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处理上必须放弃形式主义的二分法,对于传统应当采取批判兼继承的创造性转化策略。
走向一流大学的基础
庞学铨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代大学制度之保障,是我们创建一流大学最深刻的基础。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两方面的根本内容:一是大学的法律制度和治理结构,其基本要素是办学的自主性、合理高效的校内组织架构和科学、公正、透明的办事规则与程序;二是大学的学术制度,其核心要素是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它既是法律制度的实现,更是大学内部开展学术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处理大学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尺度,因而作为大学学术研究和思想创新的基础,与创建一流大学有着更深刻直接的联系。重建现代大学学术制度,是现有的研究型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深刻基础。从目前的实际境况和可运作的策略考虑,大学的管理者和教授们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克服和改变学术活动、学术行为本身存在的问题,是重建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一条现实而可行的途径。而在大学自身使命和功利追求之间采取正确的态度,则是实现这种重建的认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