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
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在历史实态中曾经发生过较大影响的人物,却得不到后来研究者的足够关注;这种情况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翁文灏(1889~19
年谱最主要的作用在于知人论世,民国学者胡鸣盛说:“举凡先贤之湮没未彰,或著述渊博而不易研究,亦皆乐为撮要提纲编纂年谱……”。由此,为翁文灏作年谱,既有必要,也有意义。李编《翁谱》颇得作年谱的家法。首先,编著者力求做到将“人”置于“世”中。比如,年谱中有一些关于我国地质事业大事的记载,有一些政治、军事事件的交待,有一些时人评论谱主的记述,这些都是背景材料,目的就是要将谱主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并通过“人”与“世”的结合达到“论人”的目的。第二,《翁谱》挖掘出不少新材料,包括翁氏本人的未刊日记、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档案、来自台北的档案文献等等,这不仅有利于读者更完整地认识翁文灏,也达到了“补正史、家传不足”的目的。第三,订正了不少此前的一些错误、模糊记载。比如,关于翁文灏到地质研究所任职的时间,相关论著均据翁氏本人回忆而认定为1913年初,但本谱作者据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相关档案,明确提出:翁文灏在地质研究所授课的记录是自1914年4月始,此前并未在该所任教(第17页)。再比如,关于珍珠港事件后国人追查北京猿人头盖骨下落的问题,有好多种版本,本谱颇为翔实地记载了翁氏关注此事并多方探求的种种作为(第295页,第322页),为还原这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部优秀的年谱,往往是在印行多年后,作者又进一步搜集材料,经过“二次创作”后完成的。如胡适1922年出版的《章实斋先生年谱》,后经姚名达进一步补遗、增删、订误,1931年重新出版,成为年谱中的典范作品之一;再如来新夏编《林则徐年谱》,初版于1980年代初,后作者用10余年的时间添补、打磨,于1997年出版《林则徐年谱新编》,《新编》也成了近50年来年谱创作中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李学通先生告诉笔者,《翁文灏年谱》书稿自2003年交给出版社以后,这种进一步修缮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我们期待着一部更加完善的《翁文灏年谱》将来会在编著者的手中实现。这里,我要为李先生提供几条建议:第一,进一步将翁氏代表作的摘要记入谱中;第二,未注明出处的条目注明资料来源;第三,编制人名索引、书名索引。
(《翁文灏年谱》,李学通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46.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