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主妇》剧照
文艺复兴时代的佛罗伦萨,天才画家达・芬奇以一位贵妇为原型,用独特的烟雾笔法绘出一抹神秘的微笑。直到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络绎不绝地到卢浮宫拜
美式肥皂剧通常是以喜剧结尾,然而这部灰色电视剧在不断制造后现代噱头的同时,却不动声色地挑开了中产阶级幸福生活表象的一角。在若有若无的迷离微笑背后,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这群美丽主妇置身现实生活中的空虚、刺痛与绝望。
“后女权”时代的道德暗流
自196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以来,女权主义逐渐成为美国电视剧作的热门话题。1998年,美国有线电视台HBO开播的《欲望城市》讲述了以凯莉为首的都市单身职业女性的情感与欲望。该剧热播七年之后,不管是剧中的职业女性还是剧作本身的情节发展虽然已经抵达“人生的拱顶”,却又显得欲罢不能。这样说来,《绝望主妇》可以算作前者的续集,惊世骇俗的凯莉们最终披上婚纱,迁居大都市郊区的牛奶咖啡小镇,开始扮演中产阶级家庭主妇的角色。与此同时,前者大力鼓吹的“身体的天然存在就是为了体验”的自由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渐渐变得难以为继。是遵从内心真实的欲望冲动,还是维持中产阶级审慎的尊严,就成为这些“前”女性精英在“后女权”时代遭遇的道德难题。
单从受众市场来看,当今女权主义题材在肥皂剧中的蔓延,与成年女性群体占据了较高的收视比例有着莫大的关系。此外,肥皂剧在创作过程中也明显地受到了社会现实政治语境的影响,从而成为意识形态着色于大众文化最为直观的标本。如果说,《欲望城市》从单身女性的职场自信以及面对男性世界的超脱姿态中,成功地萃取出文化多元与个性自由的女权主义观念,该剧的七年之痒见证了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潮日渐式微的遗响,那么《绝望主妇》则大跳观念钢丝,让这些曾经奉自由为圭皋的成功女性重新陷入家庭生活的纠葛,由此触及到美国近年来日显盛隆的新保守主义文化倾力维护的传统价值领域。
当这些“后女权”时代的家庭主妇面对男权社会,恰如英文剧名中“Desperate”一词的含义,她们固然极度渴望、不顾一切,乃至绝望、疯狂,然而这一切都是以承认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传统法则为前提。当自由主义的个性反抗与新保守主义传统律令的矛盾无法调和,就不可避免地触上道德丑闻的暗礁。玛丽猝然自戕,是支撑谎言家庭最终心力交瘁的必然结局;苏珊之于迈克的踌躇爱情,暗含了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加布里埃尔在身体与家庭之间首鼠两端,凸现了爱情浪漫主义与金钱现实主义的矛盾;丽奈特放弃职场,只能独自承受一个不称职家庭主妇的挫败;最完美的布丽其实也最绝望,她似乎患上了中产阶级礼仪强迫症,变得像罐头中的沙丁鱼一样了无生趣。但为了挽救名存实亡的家庭,却违心地举起手铐和皮鞭去满足丈夫的受虐欲。《绝望主妇》用黑色幽默的方法呈现出当今美国主流社会的日常生活和婚姻状况,在衣着光鲜的中产阶级背后的幽暗之地,正激涌着一浪高过一浪的疯狂冲动。再进一步看,这些中产阶级主妇个人的不道德行为恰恰反映出美国社会集体政治生活的不道德。
阿尔杰神话的谎言
美国中产阶级的历史由来已久。这个以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为基础形成的阶层不仅成为国家的主体,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群。经过阿尔杰神话的渲染,他们被公认拥有美国社会最引以为荣的优秀品质:诚实、勤劳、乐观而且理性。他们富有却不奢华,既不是食利寄生者,也不是现做现吃的劳工群;他们追求波希米亚式的自由气质,同时享受布尔乔亚式的丰裕生活;他们拥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却不卷入政治黑幕。可以说,中产阶级不仅是大众生活的楷模,同样也是美国“和谐社会”的骄傲表征和心理稳定器。诗人惠特曼更是不悭赞美,“中产阶级是任何社区中最有价值的阶级。”
但是,所有的赞美都止步在阿尔杰神话的成功巅峰之上,漂亮公主嫁作人妇以后的生活是童话书心照不宣的叙事盲点。事实上,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美国的中产阶级已然历经三代的变迁。第一代是安稳的一代,渡过了美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现在垂垂老矣。第二代是过渡的一代,他们从家庭经验中获得了保守的中产阶级价值观,以为美国经济会继续扩张,却遭遇到全球竞争给美国社会带来的裁员危机。第三代是焦虑的一代,比上一代人更难以维持经典的美国梦想。而且,梦想仅仅代表人生的某个阶段,远非阿尔杰神话所标榜的那样一劳永逸。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影视剧创作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中产阶级的反思。从《毕业生》、《克莱默夫妇》、《雨人》、《阿甘正传》、《美国丽人》,到今年的《铁拳男人》,好莱坞把中产阶级的不伦恋情、离婚大战、冷漠心理和中年职场危机一一细细道出。相比而言,《绝望主妇》显得更加犀利刻薄,直接聚焦在中产阶级主妇身上,将摄像机镜头伸进她们幸福家庭的后窗,辛辣地戳穿了中产阶级的神话。
一个移民国家最大的心病就是公众安全,而中产阶级居住的郊外社区往往被公认为最安全的地带。他们的大门面对草坪,从来没有围墙。因为他们生活富庶,内心情绪平和,不会对邻里造成侵害。但《绝望主妇》中发生在紫藤里(Wisteria Lane)的离奇故事却完全颠覆了中产阶级自欺欺人的道德梦呓。这个表面光洁温馨的高尚社区事实上却是一个给杀人犯提供庇护,天天上演家庭暴力和婚外恋情的藏污纳垢之所。邻居间表面上体贴礼貌,一旦到了有人需要真正帮助的时候却又退避三舍。青少年酗酒吸毒,中年人遭遇精神危机,偷窥者匿名讹诈,杀人者一再报复。流言构成了这个社区潜在的公共话语系统,当哈柏太太遇害、邻里前来慰问的时候,她的姐姐一针见血地指出:“看看他们,一群秃鹫,假装关心别人,而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肮脏的详情!”事实上,当玛丽的亡灵飘荡在小区的上空,她惊讶地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肮脏的小秘密”,每个人都无从豁免。
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缺陷对垒一贯以完美自诩的玻璃面具,从而将中产阶级直接逼上了PK台。由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破坏力巨大的“自我内耗”足以瓦解支撑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神话。五百年来,狂热的文化考古学者一直围绕着《蒙娜丽莎》的秘密喋喋不休。有人曾根据《蒙娜丽莎》的创作时间背景推导出某种意味深长的象征:黑暗的中世纪永远过去了,欧洲人性复兴的光明时代即将到来。而在《绝望主妇》上演的一幕幕家庭闹剧中我们则可以发现,长久以来美国中产阶级头顶代表理性与道德的耀眼光环正在迅速地风化、褪色。与此同时,真实的绝望与疯狂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