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巴黎出版的《交际》杂志1966年第8期的《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作为叙事学的诞生标志,叙事学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中国学者为此献上了一份厚礼――《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说是“厚礼”,因为它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才华。
在叙事学出生的上世纪60年代,以巴黎为中
我国的叙事学研究比西方晚了近20年。我国叙事学研究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一书的出版说明在这一领域,我国学者正迎头赶上,并在与国际同行对话和交流。
在我国,叙事学的发展对我国的小说文体和叙事研究以及批评理论的多元化是有好处的。我国的文学艺术研究在长达数十年间,视文学艺术作品为政治现象,并用意识形态分析评价文学艺术作品。因此,对小说进行形式、审美研究,是对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模式的挑战,变单声为复调,是一种思想解放。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地评介、探索英美从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主要小说家及理论家的小说叙事基本主张,同时又详尽、深入地评介了后经典叙事理论流派。该书上、中篇以作家或理论家为线,系统梳理了从17世纪末英国小说起始,历经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各个时期的英美重要作家或理论家就小说艺术提出的各种观点或理论。下篇则以后经典叙事理论流派为线,对当今以北美为主的主流叙事理论流派作了深入评析。这一研究线索上的变化,也反映了英美叙事理论的变迁。
在西方,18世纪尚未形成具有体系的小说理论,许多小说评论多出自小说家具体实践经验或出于审美本能的直觉印象;呈现形式上的点评式,内容上的经验式,少有客观标准可言。加之这些批评通常是零星地见于小说家的散文、序言,甚至小说的故事中,因此,对这一时期的观点进行收集、整理、评析,难度颇大。韩加明在此篇的撰写中表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力。
中篇“现代小说叙事理论”探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英美现代小说理论。此篇着重探讨了以同时是英美人,同时是小说家和小说评论家的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现代小说叙事理论。
下篇对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以北美为主的叙事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第9章以“后经典叙事学究竟是否过时”这个一度引起热烈争论的论点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揭示了“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的各自特点和相互关系。下篇中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是一篇佳作。这一理论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不仅展示了叙事理论本身的弹性和包容性,对女性主义批评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申丹、韩加明、王丽亚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