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加强中国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呼声很高,但从有关方面获得的各种信息判断,大学人文教育的进展并不理想。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人文教育在大学的处境与人文教育的学科建设关系密切,现在的问题可能主要出在这里。
加强大学的人文教育,从目前情况观察,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
首先要解决大学人文的学科定位问题。大学人文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就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专业知识的传播,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在学科建设的意义上来说,因为专业性质不突出,所以它的学术性一时很难体现,这是它在学科建设中的主要困境。
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把大学人文的学科地位定位在精神修养层面,它的学术地位不突出专业性质,所以也不能简单用一般的学术标准看待这门学科。解决了人文教育的学科地位问题以后,接下来才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如果给大学人文的学科位置设定标准的话,它是一门精神修养课程,主要责任是向学生传播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帮助他们认识和评价这些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它的最后落脚点是让大学生对人类文明的一般成果有总体感受,具备相关知识,同时对人类文明成果产生敬意。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人文的学科地位可以定位在偏重精神修养和传播人文实用知识方面,而不以学术专深为目标,它的学术性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自身方面,而不涉及对专业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现在,虽然有先行者在大学人文的基础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比较系统的教材,但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大家体会到如果不解决人文教育的学科问题,最终很难有大的发展。
按照华勒斯坦的说法,学科制度化,通常要通过三种方法来实现。一是大学以这些学科名称设立学系(或者至少设立教授职位),二是建立国家的学者机构(以后还会有国际学者机构),三是图书馆开始以这些学科作为图书分类的系统。当然这是指成熟学科的制度化标准,大学人文教育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但社会应当有这种自觉意识。自觉意识产生后,工作目标才会有方向感,同时也会在学科建设方面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推动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制度化和学科化建设。